东京的夜幕刚刚落下,一场外交风暴已然掀起。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国会答辩中抛出“台湾有事即日本存亡危机事态”的论调,话音未落,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孙卫东已奉示于凌晨紧急召见日本驻华大使。这场深夜外交行动的背后,是东亚两大强国在台海问题上最激烈的正面交锋。
高市早苗的言论绝非突发奇想。这位以保守立场著称的政治人物,其政治履历上早已写满争议:否认南京大屠杀、参拜靖国神社、屡次炒作“中国威胁论”。但此番将台湾问题与所谓“存亡危机事态”挂钩,已然越过红线。更令人警惕的是,当中方提出交涉后,高市方面不仅拒绝收回言论,反而辩称这是“日本政府一贯立场”。这种强硬姿态在日本战后对华外交史上实属罕见,无疑给中日关系投下深重阴影。
耐人寻味的是,日本前首相石破茂随即公开批评高市的言论“无助于提升威慑力”。这番来自执政联盟内部的异议,折射出日本政界在对华政策上的深刻分歧。石破茂的担忧不无道理——中日经贸关系密不可分,若中方采取电子零部件出口管制或稀土限运等反制措施,日本产业链将遭受重创。这种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关系,本该成为制约极端言论的压舱石,如今却似乎失去了效力。
中方的反应堪称近年来最强硬。孙卫东副部长在召见日本大使时,连续抛出五个“严重”的定性:严重违背国际法、严重违背一个中国原则、严重违背中日四个政治文件、严重破坏战后国际秩序、严重损害中日关系政治基础。这五个“严重”如同五记重锤,敲打在两国关系的根基上。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奉示召见”这一外交表述,意味着此次交涉直接体现了最高层的意志,其严肃性远超寻常外交磋商。
中国外交部的四连问更是直指问题核心:日方是否要重蹈军国主义覆辙?是否要将两国关系推向对抗老路?这些质问不仅针对当下事件,更触及历史伤疤。今年恰逢抗战胜利80周年,中方选择在此时间节点强硬回应,历史警示意味不言而喻。“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妥协余地”——这番表态既是说给东京听,也是说给所有企图干预台海的势力听。
高市早苗的冒险言论背后,藏着复杂的政治算计。作为日本政坛右翼势力的代表,她需要通过对外强硬姿态巩固基本盘。但将个人政治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无疑是危险的赌博。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言论可能在日本国内形成恶性循环,助长民粹主义情绪,反过来约束理性务实的外交决策。日本真正需要思考的是,跟随某些国家打“台湾牌”是否真的符合其长远利益。
中方此次的“不惜一战”警告,既是对日本的震慑,也是对更广泛国际社会的清晰信号。在台海问题上,中国已做好最坏准备,任何误判都可能引发灾难性后果。这种威慑不是虚张声势,而是建立在实实在在的军事实力基础上。从东风导弹到航母编队,中国军队有能力在任何海域捍卫国家主权。
这场外交风波也暴露出东亚安全格局的深层矛盾。美国持续推进“印太战略”,日本作为关键盟友不断强化军备,而中国军力增长同样迅猛。三方在台海问题上的博弈日趋复杂,任何误判都可能引爆危机。当前最危险的不是已知的对抗,而是各方在互动中可能产生的误判和意外。
回望历史,中日关系从来都是合作与对抗并存。但合作需要政治基础,这个基础就是相互尊重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高市早苗的言论正在侵蚀这个基础,若任其发展,两国关系恐将滑向对抗的深渊。日本有识之士已经发出警告,现在需要的是更多理性声音站出来,阻止这场危险的赌博。
说到底,大国关系的稳定需要双方共同维护。中方已经亮明底线,接下来要看日方如何选择。是继续沿着对抗的歧路走下去,还是回到对话合作的正轨?这个选择不仅关乎中日关系的未来,更关乎整个东亚的和平与稳定。在战争与和平的十字路口,理智应该战胜冲动,合作应该取代对抗——这是历史的教训,也是现实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