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介绍了10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10月份是四季度起始之月,也是冲刺四季度、决战决胜全年目标任务的关键之月。如何看待10月份各项经济数据?全年经济发展预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四季度还可能出台哪些政策?
1.
综合发布会信息,从生产供给、市场销售、就业形势、物价、转型升级等多个维度来看,10月份国民经济运行基本平稳,稳中有进态势持续,且不乏亮点。
比如物价出现积极变化,居民消费价格由降转涨,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2%,上个月下降0.3%。核心CPI同比上涨1.2%,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连续六个月涨幅扩大。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环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0.1%,为年内首次上涨,PPI同比降幅也进一步收窄。
这两个指数的变化表明,市场供需在持续改善。
再比如,高技术制造业增势良好,10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继续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长。从出口情况看,前10个月,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增长7.3%。10月份新能源汽车、汽车用锂离子电池等绿色产品产量分别增长19.3%和30.4%。
当然,也有波动。
比如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0.5%,1-10月下降1.7%;10月份我国出口同比下降1.1%,进口增长1%,未达到市场预期。
投资增速放缓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投资主体看,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国内市场竞争激烈,投资收益下降,市场经营主体投资方面决策趋于谨慎。表现在企业盈利能力偏弱、民间投资放缓,影响投资增长。从结构因素看,房地产投资在整个投资当中占比较高,房地产行业调整对投资增速下拉作用比较明显。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投资增速在放缓,但投资结构在优化,投资潜力和空间依然巨大。
在制造业领域,投资持续增长。前10个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7%,增速快于全部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达到了25.6%,比去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部分高端行业投资力度加大,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融合发展带动了部分高技术行业投资较快增长。
关于外贸,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环境不确定性较大的背景下,我国货物进出口保持持续增长,展现出了较强韧性和活力。
从前10个月来看,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6%,其中货物出口额增长6.2%,这是我国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积极推动外贸多元化发展,产业优化升级、市场竞争力增强,以及推动内外贸一体化、为外贸企业营造良好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国产汽车在山东港口烟台港集结等待装船出口(2025年9月14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
2.
那么,根据前10个月数据,全年经济发展预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分析了当前形势和任务,强调坚决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要继续精准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稳住经济基本盘,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
进入四季度的冲刺阶段,国际环境依然复杂严峻,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国内周期性结构性矛盾交织,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挑战。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从下阶段情况来看,尽管经济运行还面临不少风险挑战,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化,宏观政策持续发力,市场空间逐步拓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实现全年预期目标具备较多有利条件。
这些有利条件,包括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需求潜能继续释放、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宏观政策持续显效等。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在接受风口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着眼于稳定四季度及明年一季度宏观经济运行,在顺利完成今年经济增长目标的同时,推动“十五五”实现良好开局,年底前稳增长政策有望进一步加力,重点是扩大国内需求,释放消费潜力,增加有效投资,有效对冲外需放缓带来的影响,同时着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王青认为,接下来财政政策在促消费方面会进一步加码,货币政策则有可能实施新一轮降息降准。当前我国政府负债率较低,现阶段国内物价也处于偏低水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稳增长方向都有充足的发力空间。
11月11日,央行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将“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社会融资条件相对宽松。根据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做好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持续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近期政策已经温和发力,考虑到实现全年目标仍是大概率事件,政策继续加码的可能性不大。”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则认为,下一步货币政策更加稳健灵活,注重跨周期调节。考虑到央行已经重启国债买卖,预计短期内降准的可能性下降,降息操作也有可能推迟到2026年。
此外,财政政策将重点做好六方面工作,包括继续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对重点领域消费贷款给予财政贴息、发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和超长期特别国债作用等,进一步加强财政与金融政策协同,鼓励民间投资发展。
(大众新闻·风口财经记者 刘晓)
编辑:刘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