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开车叼根牙线棒被罚?官方紧急撤销!这法律边界你必须搞懂
创始人
2025-11-13 10:07:09
0

无锡车主钱先生开车时嘴里叼了根牙线棒,全程双手握盘、规范驾驶,却被认定为“妨碍安全驾驶”遭处罚。更离谱的是,市交管部门说叼牙线、嚼口香糖都算违法,省交通热线却表示“手不离开方向盘就不罚”,同一省内两种说法让网友炸了锅。最终官方复核后撤销处罚,还批评了相关工作人员。本文拆解这起“奇葩罚单”背后的法律逻辑,告诉你哪些行为才真的算妨碍驾驶,执法不能“一刀切”的道理到底在哪。 一、活久见!叼牙线棒开车被罚,车主委屈到申诉 家人们,最近无锡这事儿真的刷新了认知!车主钱先生的遭遇,估计很多老司机看了都得懵圈。 今年8月25日,钱先生开车出门,嘴里就叼了一根小小的牙线棒,全程那是规规矩矩——双手牢牢握在方向盘上,视线也没偏离路面,既没低头摆弄牙线,也没分心做别的,完全是正常驾驶状态。结果隔天就收到了处罚信息,罪名是“驾车时有其他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虽然只是警告,但钱先生心里别提多委屈了。 他实在想不通:“我既没影响操作,也没出任何危险,这处罚是不是太‘一刀切’了?”于是钱先生通过交管12123APP申诉,可得到的回复更让人费解:“嘴里叼牙线如果存在分散驾驶员注意力、影响驾驶操作的行为属于妨碍安全驾驶。” 更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不同部门的说法居然完全相反!钱先生后来联系无锡宜兴市交通指挥中心,工作人员明确说:“不管是叼牙线、叼牙签,还是嚼口香糖,都是妨碍正常交通,违反交通法。”可他拨通江苏省交通事故报警热线时,对方却表示:“只要手没离开方向盘、正常驾驶,就不算违法。” 同一省内两个部门,一个说罚一个说不罚,这波操作直接让钱先生懵了,也把这事儿推上了热搜。直到11月12日“问政江苏”报道后,当天傍晚宜兴市交管部门终于给出了明确回应:经复核,钱先生的行为没实质性影响驾驶,原认定不当,已经依法撤销处罚,还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严肃批评,后续会优化执法审核流程。钱先生这才松了口气,对处理结果表示满意。 但这事儿可没就此结束,网友们的讨论热度直接拉满,毕竟谁开车没个嘴里含点东西的时候?这罚单到底合不合理,成了大家最关心的话题。

二、划重点!法律怎么说?妨碍驾驶可不是“想当然” 很多网友疑惑:交警处罚的依据到底是什么?叼牙线真的能算妨碍安全驾驶吗?今天就用大白话给大家讲清楚,这事儿的法律边界在哪。 首先,交警处罚的依据是《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里面明确规定“驾驶机动车不得有拨打接听手持电话、观看电视等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这里的关键是“等”字,给了执法部门一定的自由裁量空间,所以才有了“其他妨碍安全驾驶的行为”这一表述。 但自由裁量不是“随心所欲”!法律专家早就说了,这类处罚的核心是“是否实际影响驾驶安全”,不能仅凭“可能有隐患”就主观推定。江苏省公安厅2024年发布的裁量基准也明确要求,这类处罚要结合行为性质、情节、危害程度综合判断,轻微且没造成危害后果的,可不予处罚。 钱先生的情况很明显:全程规范驾驶,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叼牙线分散了他的注意力,也没影响操作,更没引发任何危险或事故,完全符合“轻微且无危害”的情形,所以原处罚才会被撤销。 那到底哪些行为才真的算“妨碍安全驾驶”?给大家列几个明确的例子,一看就懂: - 开车时手持电话接打、刷视频、发消息,这是最常见的,肯定算;- 边开车边吃东西、喝水,比如双手离盘拿汉堡、拧瓶盖,影响操作的;- 开车时抽烟,需要用手弹烟灰、点烟,分散注意力的;- 还有看视频、玩手机导航时频繁低头操作,或者跟乘客打闹、长时间转头聊天等。 这些行为的共同特点是:要么影响双手操作方向盘,要么分散视线和注意力,确实会增加驾驶风险。但像钱先生这样,只是嘴里叼着牙线棒,没有任何多余动作,就被认定为违法,显然是执法过度了,违背了“法无授权即禁止”的公权力原则——法律没明确规定的行为,不能随便认定为违法。 还要提醒大家,遇到这类不服的处罚,完全可以像钱先生这样通过交管12123APP申诉,或者向交警部门申请复核,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执法部门也得守住边界,不能搞“一刀切”的形式主义,否则既让车主委屈,也会影响执法公信力。 三、网友吵翻了!这两种观点,你站哪一边? 这事儿一曝光,评论区直接炸开了锅,网友们分成两派吵得不可开交,两种观点都很有代表性: 支持钱先生、吐槽执法机械的网友占了大多数:“笑不活了,叼根牙线也被罚?那我开车嚼个薄荷糖、含个润喉糖是不是也得挨罚?”“执法也太死板了吧!全程双手握盘没分心,怎么就妨碍驾驶了?总不能让司机开车时连嘴都不能用吧?”“同一省内两个部门两种说法,说明执法标准不统一啊!以后开车都得提心吊胆,生怕不小心就踩了‘坑’。”“幸好撤销了,不然这先例一开,以后交警想怎么罚就怎么罚?法律的边界不能这么模糊!” 也有部分网友站在执法部门角度,认为安全驾驶不能掉以轻心:“其实交警也是为了安全,嘴里叼东西确实有隐患,万一颠簸时呛到喉咙,或者突发情况需要喊话,都可能影响反应速度。”“交通规则本来就是防患于未然,真等出了事故就晚了,开车还是得全身心投入,能排除的隐患尽量排除。”“虽然这次处罚有点过,但也给大家提了个醒,开车时别随便往嘴里塞东西,安全第一没毛病。” 还有网友提出了关键问题:“嚼口香糖到底算不算违法?能不能出个明确清单,把能做的、不能做的列清楚,让车主们心里有数?”“执法标准得统一啊,不能市里一个样、省里一个样,不然大家怎么遵守?” 其实网友们的争论,核心还是“执法精准度”和“安全边界”的问题——既要守护驾驶安全,也不能过度执法,这中间的平衡确实需要好好把握。 结论:罚单撤销是进步,但这两个问题更该深思 钱先生的“牙线罚单”被撤销,无疑是一次积极的回应,既维护了车主的合法权益,也体现了执法部门有错就改的态度,值得肯定。但这事儿暴露的问题,比罚单本身更值得我们关注。 交通规则的初衷是保障安全,而不是制造困惑。执法部门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必须坚守“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不能主观臆断,更不能搞“一刀切”。否则不仅会让车主无所适从,还会削弱法律的权威性。 这里有两个问题,想和大家一起讨论: 1. 你觉得开车时嚼口香糖、叼牙签这类行为,应该被认定为妨碍安全驾驶吗?该如何界定“有隐患”和“实际影响驾驶”的边界?2. 为了避免类似“奇葩罚单”,你认为执法部门该怎么做?是出台明确的行为清单,还是优化监控抓拍的审核流程,增加人工复核环节? 安全驾驶无小事,但执法也得有温度、有精度。希望这次事件能推动执法标准的细化和统一,让车主们清楚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也让执法更具公信力。你对这事儿有啥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刘德华、肖战、刘亦菲“人脸头套... 近日,一款明星人脸头套在电商平台热销。 刘德华、刘亦菲、肖战、易烊千玺等约百名明星的头像被做成网纱头...
遭自然人起诉,大智慧与湘财股份... 11月12日,因自然人王功伟的一纸诉状,正在进行并购重组的湘财股份与大智慧股价双双跳水,市值合计蒸发...
潍坊诸城:“法律顾问团”为乡村... 乡村善治,党建引领是核心,法治保障是关键。潍坊诸城市以党组织为纽带,激活“一农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
农行存款“莫名”变基金?支付宝... 11月10日,平顶山市民蔡先生向顶端新闻记者反映,其中国农业银行储蓄卡内1026.92元存款在“毫不...
外媒:特朗普威胁诉讼后,斯塔默... 参考消息网11月13日报道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11月12日报道,英国首相斯塔默12日说,在虚假信...
辽宁大连海关:政策创新围着企业... 科技日报记者 张蕴 通讯员 姜杨 “过去,车辆进出卡口要人工核验单据,遇上高峰得等1个多小时;现在,...
郑秀妍工作室回应“债务”争议:... 搜狐娱乐讯 13日,有网友发现今年3月郑秀妍因违约被起诉。13日中午郑秀妍工作室发声明回应,称近期的...
让政府采购更规范专业,南山区城...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张玮玮 通讯员 刘艳 文/图 近日,深圳市南山区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局组...
英雄金笔厂历史档案存在灭失风险... 11月13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举行“以高质效检察履职推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闻发布会,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