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走到今天这步,绕不开两个人的对比 —— 默克尔和默茨。默克尔执政 16 年里,始终把德国的利益放在首位,她深知德国作为缺乏能源的工业大国,不能把命运押在任何一方身上。2014 年克里米亚危机后,西方纷纷制裁俄罗斯,默克尔却坚持推进北溪 2 号项目,当时德国 50% 以上的天然气依赖俄罗斯进口,而俄气的价格比美国 LNG 低两倍多,她清楚一旦放弃俄气,德国化工、钢铁、汽车这些高能耗产业的成本优势会瞬间崩塌。事实也证明,她执政期间德国工业用电成本长期保持低位,“德国制造” 在全球的竞争力有目共睹,甚至俄乌冲突初期,德国也因为之前的能源储备和多元化布局,没有立刻陷入能源危机,这就是默克尔留下的战略缓冲。
更关键的是,默克尔始终重视与中国的合作,中国连续多年是德国最大贸易伙伴,德国汽车每卖出四辆就有一辆销往中国,化工、机械领域的合作更是深度绑定。她明白中国不仅是巨大市场,更是全球供应链不可或缺的一环,与中国脱钩就是与全球最大增长引擎脱钩。这种 “不选边站” 的务实外交,让德国在中美俄之间保持平衡,成为欧洲的 “稳定器”,也拥有了重要的国际话语权。
完整内容查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