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期间,临港新片区将开展更大程度的开放压力测试,为全国扩大制度型开放探路。
11月7日,临港新片区在进博会现场举办“临港新片区高水平对外开放——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使命与实践”专场活动。 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表示,商务部将与有关部门和上海市一道,继续支持临港新片区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结合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演进趋势,开展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更大力度的探索,为扩大制度型开放探路,为推进深层次改革破题,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赋能。
盛秋平表示,相信临港新片区将为全国推进制度型开放贡献更多“自贸方案”。
开展更大程度的开放压力测试
近年来,中国持续以发展的确定性、开放的确定性,来应对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拓展国际循环,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与世界各国共享机遇、共同发展。
在2018年首届进博会开幕式上,中央交给上海三项新的重大任务,其中就包括“增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新片区”。自2019年8月挂牌以来,临港新片区开展了一批首创性、引领性的制度创新,推出了一批连通市场的开放举措,构建起以贸易、投资、资金流动、交通运输、人员往来自由便利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为核心的“五自由一便利”制度体系。
同时,临港新片区主动对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中的规则条款开展先行先试,探索形成100余项成熟试点经验向更大范围复制推广。新片区还进一步加大压力测试力度,在增值电信、生物技术、金融创新、离岸贸易、数据跨境流动、沿海捎带等领域加快先行区先试步伐。
6年来,临港贸易规模年均增长115%,占上海比重近50%。洋山综保区进出口年均增长28.3%,实到外资年均增长25.3%,新增内外资企业超过10万余家。
上海市委常委、临港新片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金山也表示,下一步,新片区将推进更高水平的制度型开放,紧扣国家战略需要,主动承接国家先行先试任务,特别是聚焦离岸贸易、跨境和离岸金融、跨境数据、高能级航运、增值电信等重点领域,注重央地协同、系统集成,开展更大程度的开放压力测试,更好发挥国家改革开放“试验田”的作用。
同时,新片区也将进一步强化特殊经济功能,着力打造国际数据加工枢纽,加快探索离岸金融功能区,不断深化“数字综保区”建设,更好发挥洋山特殊综保区的独特作用,主动引领航运服务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发展,切实将制度创新转化为产业发展实效。
此外,通过进一步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努力让新片区成为外资企业进入中国的首选地,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发展的桥头堡,在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体现新片区的担当和作为。
下一步做什么
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公共外交协会会长周汉民表示,未来锚定国家高水平开放目标,临港新片区应该在四个方面发力——深化规则型制度创新、完善跨境数据治理体系、构建全球资源配置新枢纽、提升制度复制推广机制。
“临港新片区的实践表明,高水平开放不是单纯的市场开放,而是规则塑造、制度供给与治理创新的全面升级。”周汉民表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开放的重心正在从开放的空间转向开放的制度,从被动适应转向主动塑造的制度型开放,标志着中国将从全球化的参与者走向全球规则的共塑者。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则表示,金融开放已经进入到“制度牵引、需求驱动”的阶段,因此临港的金融开放探索,要立足当地独特的产业结构,与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为代表的硬科技产业集群进行精确耦合,形成金融的新生态和新的需求链。
刘元春表示, 这个探索要在四个方面推进。一是构建接力式科创金融体系,为硬科技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支持。二是打造双向高效全球资源配置厂,全面畅通国际资本流动的渠道。三是创新专业化产业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提高金融服务的精确性。四是加速数字和绿色金融基础设施的升级,抢占未来的制高点。
特斯拉公司副总裁陶琳则表示,现在无论是新能源汽车还是人工智能的发展,都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不再仅仅靠硬件的生产,或者简单的汽车生产,而是更多进入软件和硬件相结合的阶段。因此,从产业端而言,陶琳建议,新片区接下来要不仅着眼于制造,着眼于硬件的出口和生产,而是更多让制造插上AI的翅膀,飞得更远一些。
上海国际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总经理助理常明则表示,中国再保险市场发展极具潜力,再保险市场居全球第7,而2024年我国直保市场规模位列全球第二,再保险渗透率4.6%,低于12.5%的全球平均水平。再保险在服务实体经济、“一带一路”和中国企业走出去大有可为。
截至今年三季度,共有128家机构注册开通交易权限,其中境内机构94家、境外机构34家,覆盖全球14个国家或者地区。26家中资、外资再保险专业机构相继入驻临港新片区,6家境外机构已在登记交易中心设立交易席位,覆盖英国、巴巴多斯、刚果(金)、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2025年前三季度,登记交易中心累计交易保费45.11亿元,累计登记分出业务保费965.39亿元、分入业务保费112.71亿元。
目前,登记交易中心充分依托自由贸易账户体系,构建再保险资金跨境便利化通道。“目前正在研究推动跨境再保险分入业务收入境外投资便利政策落地。”常明说。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制度处副处长林鹤也表示,将精准捕捉企业在深化开放中的诉求与期待,为后续制度创新找准方向,让更多经营主体分享开放发展红利。
截至今年8月,6年来,临港新片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6%;规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8.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7%,累计完成6170亿元;限额以上商品销售总额年均增长25.3%;税收总收入年均增长13.3%。
新片区成立以来,累计签约前沿科技产业重点项目超679个,涉及投资额超7300亿元。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民用航空四大前沿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8.3%。规上软件信息服务业营收年均增长38.3%。
6年来新片区新增超过10万家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从26家增长到621家。高新技术企业从254家增长到1596家。科技创新型平台达到14家。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