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羊城晚报
香港的医生清晨准时在深圳的医院开诊,澳门的律师中午自驾到广州洽谈业务,珠海的居民傍晚“刷脸”通关去看一场演唱会……这些曾经难以想象的场景,如今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居民的日常。
是什么让三地生活无缝衔接?答案藏在规则机制“软联通”里。
它不像基础设施“硬联通”那样具体可见,却同样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从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领域到跨境金融、合作查验等专业领域,从人才跨境往来、车辆跨境通行、数据跨境流通到政务服务跨境合作,粤港澳三地持续扩大规则衔接、机制对接覆盖面,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湾区生活圈已初步形成。
近年来,以联合承办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为契机,粤港澳三地不断深化规则机制“软联通”。从跨境测试赛,到粤港澳公路自行车赛、横跨深港的马拉松赛,“前置查验、封闭运作、无感通关”等一系列强化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的举措,破解了粤港澳在不同法律体系下人员、物资、信息等关键要素高效便捷流动的难题。这不仅保障了赛事的顺畅进行,也为未来大湾区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融合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优势之一,正在于三地优势互补、协同发力,共同构建了一个“1+1+1>3”的、更具竞争力的发展共同体。随着规则机制“软联通”的不断推进,创新要素跨境流动更加畅通,“制度之异”不断转化为“制度之利”,粤港澳大湾区必将以更开放的姿态,书写更加精彩的融合发展新篇章。
(李妹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