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法院能这么灵活处理,既帮我们追到了货款,又没影响乡镇卫生院正常运转!”近日,某医药公司负责人看着到账的货款,对吴川法院的执行工作连连称赞。这起涉及民营企业债权与基层医疗服务的执行案件,通过“威慑性冻结+柔性分期履行”的执行策略,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双赢。
账户冻结遇难题,基层医疗陷困境
2020年至2021年期间,某医药公司先后与吴川市某卫生院签订药品购销合同。药品如期送达并签收,但卫生院仅支付了部分货款。2023年,经双方核对确认,卫生院仍拖欠医药公司112万余元货款。医药公司经多次催收无果,便将卫生院诉至吴川法院。
法院判决卫生院还本付息,但卫生院迟迟不履行生效判决义务,案件进入执行阶段。江沛杰执行团队依法向卫生院发出《执行裁定书》和《执行通知书》,并冻结了卫生院的银行账户。
“账户一冻,我们连基本的药品采购、医保结算都没法开展,更别说周边老百姓看病拿药了!”账户被冻结的第二天,卫生院负责人焦急地向江沛杰反映情况,还主动提出希望能与医药公司协商还款事宜。
江沛杰迅速意识到,若采取冻结账户、强制拍卖资产等传统执行方式,可能导致卫生院停摆,进而影响周边居民的基本医疗服务。
“基层卫生院关系着民生福祉,不能‘一冻了之’,但民企的债权也必须依法保护。”江沛杰决定调整执行策略,以“放水养鱼”代替“竭泽而渔”。
“活封活扣”促和解,分期履行保民生
看到冻结措施起到威慑效果,江沛杰立即组织双方协商调解。调解现场,他向双方耐心释法,考虑到卫生院无法一次性还清债务,他提出“分期履行+解冻账户”的方案。经过多轮沟通,双方最终达成执行和解:卫生院需分期支付欠款115万余元,每月偿还6万元,直至债务清偿完毕;若卫生院未按期还款,医药公司可申请恢复执行,要求一次性付清全款。
和解协议签署后,征得医药公司的同意,法院第一时间解除了对卫生院账户的冻结措施,卫生院迅速恢复了运营。此后数月,卫生院均按约定履行还款义务,医药公司也顺利收到了多笔货款。
然而,就在还款计划顺利推进时,卫生院却再次失约,未能如期还款,医药公司遂向法院申请恢复执行。
执行团队依法冻结了卫生院的账户,并第一时间联系卫生院了解情况。
“最近资金周转出现困难,我们也在想办法解决问题。”卫生院负责人解释道。
为避免矛盾激化,江沛杰再次组织双方协商。在账户冻结的压力下,卫生院迅速筹集资金,补足了往期未履行的款项,并承诺后续将严格按照原和解协议履行义务。
看到卫生院积极还款的态度,医药公司也表现出理解和大度,向法院申请解除卫生院账户冻结,并撤销了执行申请。
如今,卫生院的账户已恢复正常,药品采购、医疗服务有序开展,每月的还款也按时到账。
“强硬的执行方式可能会导致卫生院运营瘫痪,最终不仅民企债权难以实现,还会影响民生服务。我们采取‘放水养鱼’的策略,让卫生院通过正常营收逐步偿还债务,实现了‘双赢’。”江沛杰介绍,案件执行过程中,通过精准把握执行尺度,平衡各方利益,既维护了法治化营商环境,又为保障民生服务提供了坚实的司法支撑,真正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
南方+记者 麦思容
通讯员 卢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