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吴娜)国际机构预测,到2030年,电动汽车、太阳能、风能等绿色技术全球市场规模将达2.1万亿美元,是目前的5倍。为把握这一趋势,我国近日印发了首个绿色贸易领域专项政策文件《关于拓展绿色贸易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精准聚焦我国绿色贸易发展存在的薄弱环节,并制定了针对性举措。
昨天,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进一步解读《实施意见》。中国将在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亚太经合组织、联合国贸发会议等重要国际场合,积极参与绿色发展议题讨论,主动分享中国实践和中国方案。在已签署的自贸协定中,中国也积极推动纳入了环境相关内容。例如,10月28日刚刚签署的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议定书中,就专门设立了绿色经济专章,并将绿色贸易列为优先合作领域。
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李成钢表示,中国将对国际标准和经贸规则进行认真研究并持续对接,推进在环境标准等领域深化改革,促进国内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推动中国绿色产品、技术和服务更好融入全球市场。
绿色贸易的基础是绿色的产品和产业。《实施意见》提出推动外贸企业开展绿色设计和生产。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王鹏表示,工信部将更大力度普及绿色设计和绿色制造,加快产品全链条绿色转型升级。计划到2030年,国家、省、市各级绿色工厂产值占比提高到40%,并引导绿色工厂深挖节能降碳潜力,培育一批零碳工厂。
在金融支持方面,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表示,人民银行将推动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标准应用,支持创新信贷、债券、股权等融资方式。鼓励金融机构围绕研发设计、物流运维、碳排放认证、废旧资源回收等环节加大融资支持,降低轻资产、绿色服务贸易企业的融资门槛和成本。同时,支持在全球金融市场发行绿色金融产品,为全球投资者提供更多中国绿色资产。
李成钢在现场分享了一组数据:中国的风电、光伏、新能源汽车等产品已出口至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动全球风电、光伏发电成本分别下降超过60%和80%,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作出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