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公布网络犯罪新趋势:35岁以下涉案者占近八成,AI犯罪激增90%
创始人
2025-10-31 19:27:32
0

当AI“换脸”成为诈骗工具,当网络直播沦为犯罪温床——数字时代的新威胁正悄然逼近。昨天,上海市检察院发布的工作情况显示,网络犯罪已呈现出精准化、跨境化、技术化新趋势,而35岁以下年轻人成为涉案主要群体,占比高达77.7%。

数字背后的警示:年轻人成网络犯罪高发群体

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上海检察机关受理审查起诉网络犯罪案件9428件16186人。其中,电信网络诈骗仍居首位,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网络开设赌场罪、网络售假罪紧随其后,这五类案件占比超过八成。

值得关注的是,网络犯罪呈现“年轻化”特征。在起诉的犯罪嫌疑人中,35岁以下占比77.7%,而在诈骗犯罪中,这一比例更是高达87.5%。

犯罪升级:从“广撒网”到“精准钓”

当前网络犯罪已完成“模式升级”。诈骗分子不再“广撒网”,而是针对老年人、未成年人、在校学生、“全职妈妈”等特定群体量身定制诈骗剧本,刷单返利、虚假购物、投资理财等套路持续高发。

犯罪形态也更加复杂。境外诈骗窝点与境内犯罪团伙紧密勾结,形成层级清晰、分工专业的犯罪网络,并与偷越国(边)境、非法拘禁、洗钱等犯罪行为交织,形成复合型犯罪生态。

新业态暗流:直播电商成犯罪新载体

在网络直播、电子商务、共享经济等新业态蓬勃发展的同时,监管盲区也被犯罪分子利用。网络直播成为诈骗、赌博、非法集资的新载体,借助其互动性强、传播快的特点扩大侵害范围。

电商领域内部腐败风险凸显,关键岗位人员利用招商、选品等职权谋取私利。共享经济平台则面临技术入侵风险,犯罪分子通过篡改定位数据、虚构交易等方式骗取平台补贴。

技术滥用:AI制造“安全黑洞”

人工智能、深度伪造、数据爬取等新技术的恶意利用,正在形成威胁数据安全的“黑洞效应”。犯罪分子利用AI伪造、深度合成等技术突破安全防护,伪造证据、冒充身份,不仅侵害个体权益,更侵蚀社会信任机制。

数据成为犯罪新目标。部分企业因安全防护薄弱频遭技术入侵,通过系统漏洞利用、API接口滥用等手段,公民个人信息被批量窃取用于精准诈骗、非法营销等下游犯罪。

检察应对:织密网络安全防护网

面对新挑战,上海检察机关构建了“全链条打击、多维度防控”的治理新格局。全市建成13个网络检察站点,形成“一中心、两空间、多集群”的网络检察综合治理矩阵。

在打击跨境电信网络诈骗方面,检察机关2024年以来起诉3500余人,强化追赃挽损,切实挽回群众损失。同时纵深打击为网络犯罪提供技术支持、资金转移等服务的“黑灰产”。

在能力建设方面,检察机关加强“法律+技术”复合型人才培养,黄浦区检察院选聘数字科技、网络安全等领域专家担任智库顾问,虹口区检察院构建“1+1+3”工作体系,市检察院牵头举办打击治理网络犯罪公检法同堂实训,持续提升专业办案能力。

在法治宣传方面,上海检察机关创新制作《弄堂里的故事》系列微视频,开展“庭审进园区”“公诉现场”等公开活动,组建专家讲师团深入企业开展法治宣讲,累计覆盖企业1100余家。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国家发展改革委:加快推动扩大有... 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超10月31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前三季度我国经济运行顶...
证监会:六方面提高资本市场制度... 在近日出版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辅导读本》中,中国证监会主...
新修《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 截至2024年底,上海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已达577.62万,占总人口的37.6%,且高龄化趋势...
小米车主受网络攻击援助进展:4... DoNews11月1日消息,今年 9 月 26 日,小米官方在小米汽车社区发文 ——《拒绝网络攻击,...
10月制造业PMI为49%,政... 国家统计局10月31日公布10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 10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
海南离岛免税“升级”政策今起实... 为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联合印发公告,从今天(11月1日)起,调整升级海...
美参议院通过决议 反对美政府关... 新华社纽约10月30日电美国媒体10月30日报道,美国国会参议院当天以51票赞成、47票反对的投票结...
“活封”账户巧解纠纷!吴川法院... “没想到法院能这么灵活处理,既帮我们追到了货款,又没影响乡镇卫生院正常运转!”近日,某医药公司负责人...
辉瑞就违反合并协议对Metse... 辉瑞公司当地时间10月31日宣布,已向美国特拉华州法院提起诉讼,被告包括Metsera公司、其董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