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人员养老金迎来了21连涨,未来还会持续下去吗?这个问题一直是大家关注的问题。
近日的外滩年会上,社科院专家学者蔡昉先生表示,“没有好的第一支柱,养老保险就谈不上公平”。
一般国际上公认的三大养老保险支柱是社保养老金、年金养老金、个人养老金。目前,我国的养老体系是社保养老金“一柱擎天”,年金养老金和个人养老金聊胜于无。
在社保养老金,其实大多数人还只认可职工养老保险的退休养老金。2025年退休人员养老金上调了2%,惠及约1.5亿人。实际上,我国还有一个覆盖人员更广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
根据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的数字,截至2024年末我国离退休人员数量是14739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员是18039万人。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可能很多人认为这是一种单位和个人缴费形成的保障,实际上它是一种个人缴费、单位缴费和国家补贴共同形成的。根据国家财政部公布的2024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决算表,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财政补贴收入为8248.87亿元,另外还有1008.85亿元的利息收入和565.82亿元的委托投资收入。机关事业单位的财政补贴收入也有6672.5亿元。合计非缴费收入约1.7万亿元,占总收入的20%以上。
职工养老保险坚持的原则一直是多缴多得、长缴多得、晚退多得,在效率与公平方面,更加注重效率,有利于人们参保缴费积极性的提高。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则更加注重公平。只要符合待遇领取条件,中央和地方财政会共同保障一定的基础养老金。2025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全国最低标准再次提升20元,达到了143元每月。不过,对于缴费年限长、现在年龄高的老人,会有一定的倾斜。不过倾斜幅度很小,一般只有1%~2%/年左右,高龄倾斜也一般是几十元。
人口与劳动力市场是影响养老保险制度的两大重要关键因素。养老保险制度更是一种代际赡养模式。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将会大幅提高,社会生产产品将会巨大丰富。
未来的养老保险制度不一定会僵化的跟一定比例的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挂钩。可以是固定的生活资料保障,养老和服务待遇等等。
这就是效率与公平的共赢。
比如说,我们现在是每月拿出1/4的收入来缴纳养老保险,相当于1/4的时间为养老保险制度服务。未来我们也需要年轻人,每个月拿出1/4的时间来为老人的养老吗?其实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如果用这种时间工资比会造成严重的养老问题。
现实是不一样的,老人们年轻时一个人种两亩地,而年轻人现在一个人可以种200亩地。这种情况下,年轻人只要拿出足够的土地产出就好了,不一定要消耗足够的个人时间。
这样就有效提高了年轻人的赡养能力,减轻了年轻人的养老时间负担。
至于更高的养老金待遇,主要还是靠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积累,个人养老金账户的积累(劳动者年轻积累)来实现。
总体来看,未来的养老保险制度肯定会越来越倾向于公平,职工养老保险和居民养老保险大的方向还是会实现有条件的合并。这样我们的养老保险制度,就是可以不断持续并得到有效保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