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行海洋)10月30日,北京市司法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发布《北京市公共法律服务“规范提升 均衡发展”三年行动清单(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清单》),提出到2027年,基本形成标准严格、监管高效、覆盖城乡、优质均衡的首都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行动清单》提出,深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基础规范建设,至2027年,完成网络平台升级优化,实现咨询解答、申请办理等统一出口、一网通办。强化回天地区、亦庄开发区等重点区域公证服务点建设,开展“社区(村)公证服务顾问”试点工作。至2027年,建成巡回办证、视频公证、定期办证等工作机制,实现偏远地区公证有效覆盖。
打造全国司法鉴定行业示范高地,至2026年,培育具有京津冀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司法鉴定机构5家,2027年扩容至8家。加强对酒精检测、亲子鉴定、法医精神病鉴定等重点领域规范治理。法医物证、法医毒物、微量物证、环境损害、电子数据等专业资质认定覆盖率达到100%。
推动北京仲裁委员会构建更加高效专业的仲裁规则体系,持续强化在知识产权、数字经济、金融、生物医药、绿色能源等领域的专业服务优势。积极支持、指导北仲实施“走出去”战略,稳步推进在香港设立境外分支机构,在新疆设立京外分支机构。
《行动清单》明确,重点查处法律援助人员收取受援人财物、怠于履行义务、不会见、不阅卷、不履行辩护义务等违法行为;建立市法律援助专家库,建立重点群体法律援助律师专业团队,市、区法律援助中心公职律师占比达40%;完善法律援助案件事前、事中、事后管理机制,每年持续开展案件质量评估,案件抽查率不低于上一年度案件总量的0.2%。至2026年,案件优良率不低于评估案件总量的70%;至2027年优良率不低于80%。
据介绍,北京市司法局已建成全国面积最大、功能最全的省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成16个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343个街道(乡镇)公共法律服务站,在7206个村(居)实现法律服务全覆盖。打造的12348法律服务热线平台,五年来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服务577万件。全市设立604家法律援助工作站,推行法律援助告知承诺制,实现案件“容缺受理”。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