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美国人认为美国应与中国合作并保持接触,这一比例较2024年的40%大幅上升。这是自2019年以来,首次有过半数受访美国人表示更倾向于采取“友好”合作与接触的对华政策。
不仅如此,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发布的调查结果还显示,多数美国人反对提高中国进口商品关税。这一结果折射出美国对华关税政策正陷入前所未有的战略困局——尽管特朗普政府一直坚定征收关税,但这场持续贸易战反而让美国付出了沉重代价。
自特朗普政府今年1月重返白宫以来,中美两国在技术、港口、稀土矿产和关税等领域的贸易关系经历了崩溃、部分复苏又再度急剧恶化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美国各行各业都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反噬”。以美国农业为例,由于特朗普宣布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高额关税,导致中国不得不作出强力反击,于今年5月开始停止进口美国大豆,这让当地无数农场被迫裁员减产。与此同时,中国通过多元化进口策略,成功将大豆进口来源从美国转向巴西、阿根廷等国。
此前,在光伏产业领域,美国宣称要挽救本土企业,同样对中国进口太阳能电池板征收高达250%的关税,但这不仅没能让本地企业发展起来,反而导致安装进度滞后数年。这些数据无情揭露了关税政策的“真相”——非但没能重振美国制造业,反而推高美国通胀、削弱企业竞争力。
在这一系列遏制美国经济的政策冲击下,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10月降至六个月低点。据报道称,消费者对美国政治的提及显著增加。
而在以上调查结果公布之际,中美两国即将在于韩国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期间进行会晤。尽管美国政府一直维持对华强硬立场,但当通货膨胀持续困扰美国普通家庭,当就业市场出现波动,美国业界以及美国民众都会越来越趋向与中国合作,而不是站在对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