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震楼器来骚扰我,我报警,联系物业,街道上门,对方不开门……”日前,有网友通过“四川省网上群众工作平台——问政四川”反映:其与楼上邻居发生纠纷后,对方竟使用震楼器“反击”。
记者梳理发现,类似情况并非个例。
不少社交平台上,有网友分享与邻里发生纠纷后,被邻居用“震楼器”制造噪音骚扰的经历;网络购物平台上,也有“震动敲墙器”“震动楼顶器”“楼上噪音反震器”等产品售卖,部分商品还配以“楼上太吵”“对付楼上”等引导词,将工业设备异用为“邻里对抗工具”。
如此使用“震楼器”反击是否合法?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网络购物平台上相关产品宣传。
邻里对峙:
半年噪声纠纷,升级为“震楼器反击战”
“说了好几次根本没用,物业、街道、派出所民警上门问询,她连门都不开!”说起最近小半年的经历,杨女士情绪颇为激动。
她告诉记者,自己住在成都市新津区一小区。最近几个月,楼上住户无论白天还是夜间,频繁发出“噪声”,半夜将自己惊醒;虽然已经向物业、街道甚至公安机关反映该问题,但是对方“不回应”“不解决”,问题一直存在。
“更过分的是她用震楼器,我这里有视频可以作证。”杨女士给记者展示了一段视频,画面中,有持续固定频率的敲击声从楼上传来。
“10月11日当天,对方的震楼器从上午九点半开到十一点半,难道不是违法行为吗?”杨女士说。
为何使用震楼器?楼上住户喻女士也有自己的理由。“我们明明是正常生活,她三番五次来找麻烦,说我们吵到她。”喻女士告诉记者,自己被楼下“找麻烦”已有好几个月时间,杨女士不仅在业主群公开辱骂自己,还在一次物业公司协调的过程中,冲上楼来言语威胁。
喻女士称,她在不堪其扰的情况下,购买了一个简易版“震楼器”,该仪器可以定时定速让乒乓球敲击地面,达到“噪音反击”效果,“他们在楼下敲击天花板,忍无可忍我才使用该工具回击。”
记者搜索发现,多地网友反映遭受“震楼器”类设备困扰。如在问政四川平台,相关投诉就不少:“楼下邻居疑似购买了震楼器,半夜十一点还在使用震楼器,恶意扰邻”;“有邻居安装震楼器扰民,晚上22:00-次日01:30启动,现在白天也在启动,报警不下6次”……
而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一些网友则分享自己使用震楼器“反击”邻居的经历:“用了不到24小时,物业突然非常积极地联系我,说楼上强烈要求协商。”“一个伸缩杆,一个蓝牙音箱,自己组装噪音反击神器,再也不怕邻居噪音扰民。”
记者调查:
尽管有“绿网计划”,但部分商家仍售卖“噪音反震器”“震动楼顶器”
震楼器,即振动马达,是一种电子机器,原本是工业上一种用于振动筛分的设备,一般用于煤矿、冶金、石材、建材、医药、化工等行业。后来,这种振动马达被不少商家“开发”出新功能,通过接触楼板或者墙壁,晃动穿透楼板和墙壁,把晃动无衰减地传到楼上楼下或墙壁对面。被部分居民看成发生纠纷后骚扰邻居的“神器”。
记者通过淘宝等电商平台检索发现,当搜索“震楼器”时,部分电商平台会显示“绿网计划”,屏蔽相关内容。但若记者换用“防楼上噪音”“楼上噪音反震器”等关键词,就会找到不少店铺售卖该类产品。
喻女士购买的“乒乓球”震楼器,销量颇大,记者查阅到,在电商平台上一家商铺就卖出了400多套此类“乒乓球”震楼器。
此外,记者看到,网上还有不少功率更大、更为专业的类似仪器。有部分商家在振动马达产品页面介绍中,隐晦表达了“震动楼顶器”“楼上太吵反击”等字样;有部分商家则在销售贴瓷砖辅助伸缩杆的产品页面,通过图片展示“搭配蓝牙音箱可实现震动效果”。
电商平台上一些相关产品销量火热。
记者随机点开多家售卖振动马达的店铺,与商家交流,当询问是否会破坏楼体结构时,有商家回复称,一般不会对墙体造成影响,如果害怕划痕,可以垫个毛巾。
当记者咨询购买使用该类设备反击邻居是否违法时,有商家表示,购买这类产品不违法,如果担心,就别让人发现使用该机器;有的商家则迅速下架了商品;还有的商家则辩称:“就是个玩具,应该不会违法。”
一些网友对相关产品作出评价。
法律解读:
无论使用“震楼器”还是其他工具,制造噪音干扰他人即违法
购买、使用“震楼器”反击噪音,这种行为是否违法?就该问题,记者咨询了律师及公安部门相关负责人。
省公安厅治安总队相关负责人表示,无论使用震楼器还是其他工具,只要制造噪音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都属于违法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四川一上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林小明律师表示,如果震楼器的生产和流通具有产品批文和许可手续,并且符合产品质量相关要求,那么,销售震楼器并不违法。但如果购买后使用“震楼器”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则属于违法行为。同时,使用“震楼器”还可能侵犯他人的相邻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规定,需承担停止侵害、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当然,若使用“震楼器”造成其他后果并构成犯罪,则可能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
而针对网友杨女士及其楼上邻居喻女士的矛盾,她们所居住的小区物业公司表示,后续也将联合街道、社区及公安机关继续和两位业主做好沟通解释工作,努力促成双方达成和解,早日化解矛盾。
来源:四川日报
上一篇:法治阳光暖重阳 法律援助护银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