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倪浩 马晶晶 尹野平】 “中国将继续打击境内虚拟货币经营和炒作,进一步优化数字人民币管理体系。”“中国央行宣布将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以“创新、变革、重塑下的全球金融发展”为主题的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27日在北京开幕,香港《南华早报》、彭博社等外媒对当天发布的一系列政策纷纷予以报道。时值“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关键时点,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空前高涨。本届论坛年会吸引了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名嘉宾。27日,多位中国金融监管核心部门负责人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开幕式上,针对货币政策、国债买卖、稳定币、外汇等问题重磅发声,释放出一系列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信号,有效提振了市场预期和信心。
央行等多部门发声
当下如何继续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如何推进宏观审慎管理体系建设?在回应市场热点关切时,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一年多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中国人民银行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综合运用数量、价格、结构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为中国经济回升向好和金融市场稳定运行创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对于未来的货币政策走向,潘功胜表示,将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提供短期、中期、长期流动性安排,保持社会融资条件相对宽松。
另一备受关注的重要政策是人民银行决定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潘功胜说,“今年初,考虑到债券市场供求不平衡压力较大、市场风险有所累积,我们暂停了国债买卖。目前,债市整体运行良好,人民银行将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
潘功胜在论坛年会上还表示将进一步优化数字人民币管理体系以及继续打击境内虚拟货币经营和炒作。
证监会6月宣布了科创板“1+6”政策举措。经过各方努力,科创板科创成长层于28日迎来首批新注册企业上市。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证监会将启动实施深化创业板改革,设置更加契合新兴领域和未来产业创新创业企业特征的上市标准,为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企业提供更加精准、包容的金融服务。
为进一步促进贸易便利化,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朱鹤新在论坛开幕式上表示,“近期我们将新出台9条政策措施,主要是扩大跨境贸易高水平开放试点范围和轧差结算业务种类,优化贸易新业态主体外汇资金结算,放宽服务贸易代垫业务管理,更大力度推动贸易创新发展。”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奚君羊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金融业高层通过金融街论坛发声,向外界释放出未来5年中国金融业持续推进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的有力信号。
“中国为国际投资者提供更广泛的准入渠道”
朱鹤新在年会主题演讲中表示:“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与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对增强全球经贸韧性、维护全球经贸规则作出了重要贡献。”
国际金融界人士在年会现场也纷纷提及中国金融行业对全球贡献。国际清算银行(BIS)总经理巴勃罗·埃尔南德斯·德科斯表示,通过债券通、银行间债券市场直接入市机制,以及近期推出的互换通等举措,中国金融市场的深度和流动性不断增强。这些改革显著改善了市场的运行效率和开放程度,尤其为国际投资者提供了更广泛的准入渠道。
北非第一大商业银行摩洛哥阿提佳瑞瓦法银行驻华首席代表比提萨姆·达库尼向《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中国金融市场的持续开放,为双方合作创造了重要机遇。“国际合作是本次金融街论坛的一个重要议题,我期待年会上的讨论为深化双方合作提供新思路。”
多方关注“十五五”中国金融业发展
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传递出中国金融业“十五五”时期发展的宏观愿景,引发中外高度关注。
“十五五”规划建议稿提出,要构建覆盖全面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对此,潘功胜表示,构建宏观审慎管理体系是一个持续推进的动态过程,也是需要各方推动、高效协同的系统工程。人民银行将认真落实“十五五”规划的要求,与各方共同努力,加快构建覆盖全面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推动经济金融高质量发展。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表示,锚定“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金融监管总局将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高效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未来5年,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仍将面临复杂深刻变化,既有新挑战,也孕育着新机遇。吴清表示,将更加聚焦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更加聚焦统筹发展和安全,更加聚焦强本强基,进一步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持续增强我国资本市场的包容性、适应性和吸引力、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