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贺觉渊
10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朱鹤新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上作题为《全球经贸韧性与中国贡献》的主题演讲。他在演讲中表示,外汇局将着力构建“更加便利、更加开放、更加安全、更加智慧”的外汇管理体制机制。聚焦贸易便利化,近期外汇局将新出台9条政策措施,更大力度推动贸易创新发展。
朱鹤新指出,近年来,面对疫情冲击、地缘摩擦、单边和保护主义抬头等多重挑战,全球经贸活动展现出较强韧性。今年以来,在错综复杂形势下,全球贸易依然较快增长。根据联合国最新预测,今年全球贸易总额有望超33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这种韧性的背后,是科技驱动和开放合作两大关键力量。
一方面,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为全球经贸注入新动能。人工智能爆发式发展,半导体贸易快速增长,集成电路年贸易额突破万亿美元大关。
另一方面,开放共赢是全球经贸稳健发展的内生动力。近年来,各国和区域间多层次经贸合作更加紧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中国与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全面完成,非洲大陆自贸区正式实施,这些新成果、新突破不断涌现,有力维护了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
朱鹤新表示,外汇局深入推进外汇领域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为各类主体有效配置外汇资源和管理汇率风险,更好参与全球经贸合作创造了良好条件。
朱鹤新表示,外汇局将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部署,着力构建“更加便利、更加开放、更加安全、更加智慧”的外汇管理体制机制。
在完善“越诚信越便利”的外汇政策体系方面,聚焦贸易便利化,近期外汇局将新出台9条政策措施,主要是扩大跨境贸易高水平开放试点范围和轧差结算业务种类,优化贸易新业态主体外汇资金结算,放宽服务贸易代垫业务管理,更大力度推动贸易创新发展。
在推动外汇领域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方面,9月外汇局推出了跨境投融资一揽子政策,近期还将发布实施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境内企业境外上市资金管理等政策,并在自贸试验区实施集成式外汇管理改革创新,助力拓展自主开放新局面。
在提高开放条件下外汇监管和风险防控能力方面,外汇局将加强外汇市场“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管理,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赋能智慧监管,强化跨境资金流动监测预警,提升打击违法违规活动效能,有效防范外部风险冲击,为促进开放合作、提升经贸韧性提供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