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支持未盈利的科技企业上市是科创板改革的一大创举。科创板启动以来,54家未盈利公司先后在科创板上市,22家公司上市后实现盈利。科创板改革“1+6”政策设立科创板科创成长层,进一步打造未盈利企业“入层—培育—出层”管理闭环,进一步促进支持科技创新、防控市场风险、保护投资者等目标的协同统一。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何昕怡)包容支持未盈利的科技企业上市是科创板改革的一大创举。科创板启动以来,54家未盈利公司先后在科创板上市,22家公司上市后实现盈利。科创板改革“1+6”政策设立科创板科创成长层,进一步打造未盈利企业“入层—培育—出层”管理闭环,进一步促进支持科技创新、防控市场风险、保护投资者等目标的协同统一。
在科创板创新制度“工具箱”支持下,32家科创成长层存量企业展现良好发展动能,2025年上半年,上述企业总营收同比增长37.79%,净利润大幅减亏71.23亿元。科创板改革“1+6”政策的各项配套举措将与科创板现有制度机制“接力”,共同赋能科创成长层公司高质量发展。
再融资引入战略资本 助力产业化突破
再融资工具为科创成长层公司快速募集研发资本。截至9月底,累计共有16家科创成长层公司发布再融资预案,合计拟募集资金295亿元,其中8家已完成发行,合计募集资金132亿元。
2024年10月,再融资中“轻资产、高研发”投入认定标准发布,有效提升了公司融资灵活性,助推其加大主营业务相关研发投入,持续提升“硬科技”属性。目前已有迪哲医药、奥比中光、寒武纪3家公司再融资方案论证其符合“轻资产、高研发”特征,募集资金中用于投入研发的资金占比超过30%。
10月1日,寒武纪披露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完成发行,募集资金39.85亿元,募集资金主要用于面向大模型的芯片平台和软件平台以及补充流动资金。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寒武纪具有轻资产、高研发投入的特点,公司此次募投项目中非资本性支出的比例超过30%,超出部分均用于与主营业务相关的研发投入。
根据发行情况报告书,寒武纪此次定增吸引了一批重量级的机构参与认购,共计13家机构最终获配股份。整体来看,发行对象结构多元,涵盖8家公募基金、2家券商、1家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1家保险等机构,其中,公募基金是本轮定增的认购主力,获配比例超五成。此外,因参与申购的机构数量多、出价意愿强,寒武纪本轮定增的发行价格出现了10.51%的溢价率。通常而言,基于锁定期和流动性补偿,多数定增项目最终价格会较底价折让10%-20%,而投资者愿意支付溢价,体现了对寒武纪长期发展的信心。
并购重组助力补强产业链 巩固成长技术壁垒
并购重组为公司提供外延式发展机遇。“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为科创成长层公司并购重组交易注入活力,自“科创板八条”发布以来,科创成长层公司累计披露6单并购交易,均为产业并购,其中不乏收购优质未盈利企业、跨境并购等创新型案例。
其中,芯联集成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芯联越州72.33%股权的交易,系科创成长层公司首单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交易。该项目目前已完成交割,也是“科创板八条”发布后率先落地的新披露的并购重组项目。值得注意的是,标的公司采用市场法估值,充分体现了新质生产力企业的估值创新性和未盈利标的的技术价值。同时,该笔交易也是收购优质未盈利资产并购交易的风向标。
芯联集成表示,虽然收购交易短期内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归母净利润,但从公司整体盈利能力的角度看,公司将通过此次并购,集中资源支持SiC MOSFET等更高技术产品和业务的发展,一体化管理公司硅基产能,强化车规级IGBT、SiC模块及高压模拟IC的全产业链布局,充分发挥协同效应。随着公司收入规模的持续扩大,产品结构不断优化,降本增效措施成效将逐步显现,公司预计2026年有望实现盈利转正目标。
股权激励留住核心人才 持续激发创新动能
股权激励是科创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励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资本市场服务科创企业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科创板大幅优化现有股权激励制度,创设第二类限制性股票激励工具,充分契合了科创板企业特点,为科创成长层企业实施激励计划创造了便利条件。
据统计,截至2025年9月,共有超六成、33家科创成长层公司推出股权激励计划,其中,9家公司多次实施激励。从公司采用的激励工具来看,28家采用第二类限制性股票,3家公司采用股票期权,第一类限制性股票、现金增值权各有1家公司选择。从激励覆盖面来看,累计激励范围超过1.2万人次,占公司总人数的比例平均接近30%,累计激励股数接近8亿股。
例如,君实生物上市以来累计推出3期股权激励计划,综合采用第二类限制性股票、股票期权,激励员工超过2200人次,覆盖率超过90%。近日,公司发布股票期权激励计划,业绩考核中约定,以2024年为基数,2025年、2026年公司净利润减亏比例不低于29%、76%,2027年净利润不低于0元,既彰显公司对核心团队的要求及对未来业绩的强大信心,也向市场释放出较为明朗的盈利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