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在北京开幕。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出席并作主题演讲。
其中,潘功胜表示,将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宣布将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与此同时,李云泽强调将着力提升经济金融适配性,构建金融服务新模式;吴清透露将启动实施深化创业板改革,并正式推出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方案。
潘功胜: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
潘功胜指出,一年多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人民银行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综合运用数量、价格、结构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反映金融运行的主要宏观金融指标也体现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状态,为我国经济的回升向好和金融市场稳定运行创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人民银行将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潘功胜表示,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提供短期、中期、长期流动性安排,保持社会融资条件相对宽松。同时,继续完善货币政策框架,强化货币政策执行和传导。
在谈及债市时,潘功胜介绍,去年,人民银行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部署,在二级市场开展国债买卖操作。这是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增强国债金融功能、发挥国债收益率曲线定价基准作用、增进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相互协同的重要举措,也有利于我国债券市场改革发展和金融机构提升做市定价能力。
“今年初,考虑到债券市场供求不平衡压力较大、市场风险有所累积,人民银行暂停了国债买卖。”潘功胜称,目前,债市整体运行良好,人民银行将恢复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
在数字人民币领域,潘功胜表示,人民银行将进一步优化数字人民币管理体系,研究优化数字人民币在货币层次之中的定位,支持更多商业银行成为数字人民币业务运营机构。
据介绍,人民银行已经在上海设立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负责数字人民币跨境合作和使用;在北京设立数字人民币运营管理中心,负责数字人民币系统的建设、运行和维护,促进数字人民币发展,助力首都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设。
潘功胜表示,要构建覆盖全面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人民银行主要有以下几个重点工作方向。
更好覆盖宏观经济运行和金融风险的关联性。宏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金融市场稳定运行和微观单体金融机构健康经营的基础。需要密切监测评估宏观经济运行态势,在宏观层面把握好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调整和金融风险防范的动态平衡,坚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从源头上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
更好地覆盖金融市场的运行。需要根据金融市场的发展变化,不断拓宽宏观审慎管理的覆盖范围,增强金融体系的韧性。
更好覆盖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需要全面评估认定系统重要性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基础设施,在常规监管基础上,实施与其系统重要性程度相匹配的附加监管措施。
第四,更好覆盖国际经济和金融市场风险的跨境传播。人民银行需要把握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关系,动态评估、有效应对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贸易政策、主权债务风险和地缘政治等对我国经济及金融市场运行的影响。
李云泽:高效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李云泽表示,着力提升经济金融适配性,更好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金融监管总局将推动构建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协同、投资于物与投资于人并重、融资期限与产业发展匹配、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联动的金融服务新模式,强化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助力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李云泽称,高效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新质生产力发展。聚焦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为传统产业优化提升、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壮大提供更多金融资源。锚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完善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支持政策,强化全周期综合金融保障,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有力支持构建新发展格局。
同时,围绕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强化重大项目资金供给,助推消费扩容升级。优化贸易融资、出口信用保险等跨境服务,加快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加力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积极推动金融服务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有效满足教体文卫等民生领域金融需求,丰富养老健康保险产品,完善灾害保险保障体系,拓展小微、民营、“三农”金融覆盖面,让普惠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千企万户。
李云泽提到,要加快健全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引导金融机构树牢正确的经营观、业绩观、风险观,苦练内功、降本增效。坚决纠正无序竞争行为,切实维护健康公平的金融秩序。开拓金融业高水平开放新局面。推动金融制度型开放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迈进,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在统筹金融发展和安全方面,李云泽称,金融监管总局将坚定履行防风险首位主责,积极识变应变求变,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筑牢风险防控坚固屏障。巩固风险处置成果,稳妥有序推进中小金融机构兼并重组、减量提质。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和资本补充力度,丰富处置资源和手段,保障金融体系稳健运行。加快构建与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相适应的融资制度,助力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持续提升金融监管效能。加快金融法律和监管规制“立改废释”,健全导向鲜明、精准有效的分级分类监管框架。
另外,强化科技赋能,优化资源配置,为“五大监管”提供有力支撑。坚持同责共担、同题共答、同向发力,深化央地协同和部门联动,切实增强监管合力。携手织密全球金融安全网。加强多边和双边协调,健全跨境风险监测、预警和响应机制,提升国际监管合作和危机管理效率,共同应对重大风险和挑战,全力维护全球金融稳定。
吴清:增强多层次市场体系的包容性和覆盖面
在多层次市场体系方面,今年6月,证监会宣布了科创板“1+6”政策举措。吴清表示,经过各方努力,明天(10月28日)科创板科创成长层将迎来首批新注册企业上市,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预先审阅等已经实施,改革效应正加快显现。
吴清介绍,证监会还将启动实施深化创业板改革,设置更加契合新兴领域和未来产业创新创业企业特征的上市标准,为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企业提供更加精准、包容的金融服务。同时,我们将坚持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的定位,持续推动北交所高质量发展,健全新三板市场差异化的挂牌、信披、交易制度,畅通三、四板对接机制,筑牢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塔基和底座。
在夯实市场稳定内在基础方面,吴清称,高质量的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稳定运行的基石。证监会将择机推出再融资储架发行制度,进一步拓宽并购重组支持渠道,促进上市公司产业整合、做优做强。督促上市公司完善治理、加大分红回购增持力度,以稳健业绩筑牢价值根基,用真金白银回报股东支持。与此同时,着力发挥中长期资金“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扎实推进公募基金改革,推动企业年金、保险资金等全面落实长周期考核,丰富适配长期投资的产品和风险管理工具,努力完善“长钱长投”市场生态。
在对外开放方面,吴清介绍,作为今年扩大开放的一项重要举措,《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工作方案》今天正式推出,包括优化准入管理、提高投资运作效率、扩大投资范围等,努力为各类境外投资者提供更加透明、便利、高效的制度环境。其中资格审批与开户“高效办成一件事”、对配置型外资准入实行绿色通道两项举措今天就将落地。中国投资境外市场的两只ETF互挂产品也将于近日公告募集。我们还将优化互联互通机制,提升境外上市备案质效,深化内地与香港市场务实合作,努力推动形成在岸与离岸协同发展、开放与安全良性互动的发展新格局。
在提升投资者权益保护质效方面,吴清称,抓防风险,增强风险“四早”防范处置能力,强化跨市场、跨行业、跨境风险监测,健全长效化稳市机制,防范市场大幅波动;抓强监管,强化执法震慑,对财务造假、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严打、打准打疼,持续增强投资者信任和信心。
“今天,我们还将发布加强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保护的若干意见,围绕强化发行上市、退市等过程中的投资者保护,营造更加公平的交易环境,提升行业机构的客户服务水平,推进证券期货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等中小投资者重点关切,推出23项务实举措,不断扎牢织密投资者保护‘安全网’。”吴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