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上海10月27日电 (记者董志雯)10月25日,由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浦东新区法规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三届浦东新区法规研讨会暨《浦东新区管理措施研究》新书发布活动在上海社会科学院总部举行,本次会议以“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中的法治问题”为主题。来自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上海市司法局、上海市法学会、上海市社联、浦东新区人大常委会、浦东新区人民法院、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浦东新区司法局等实务部门,以及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和法律教研部、华东政法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烟台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等科研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共同出席新书发布仪式,参与论坛演讲和研讨交流。
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权衡在致辞中表示,浦东新区承载着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重大历史使命,浦东改革开放建设与创新发展需要法治建设作为重要保障。他强调,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必须坚持人民城市理念,无论是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社会治理,还是提升民生福祉,都需要以法治作为保障,为城市发展提供更加公平、正义、安全的制度环境。上海社会科学院作为国家和上海的高端智库,将持续聚焦浦东新区法规和上海市地方立法的前沿问题研究,为浦东引领区的法治保障体系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做出更多贡献。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莫负春在致辞中系统回顾了管理措施的制度设计与实践价值。他从制度设计的初衷出发,深入阐述了管理措施在承担改革使命、完善制度体系、适用新兴领域、发挥主体作用和优化备案程序等六个维度的独特价值。
上海市法学会党组书记、会长姜平结合自身参与浦东开发的经历,生动阐述了法治在平衡城市“稳定与改革”中的关键作用。他指出,浦东新区管理措施作为地方性法规与一般规范性文件之间的特殊性文件,充分体现了前瞻性立法与改革试点的有机结合。
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兼法学研究所所长、浦东新区法规研究中心主任姚建龙主持了开幕式和新书发布仪式。他指出,管理措施是整体性时代命题下适配高水平改革开放需求与浦东新区“试验田”定位的创制型法治工具,有其诞生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浦东新区管理措施研究》是国内首部专门、全面论述浦东新区管理措施的著作,在该领域具有奠基性和开创性意义。
在新书发布环节,姜平、莫负春、权衡、姚建龙共同为《浦东新区管理措施研究》揭幕。
主旨演讲单元由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崔凯主持。上海市社联原党组书记沈国明教授、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原主任丁伟教授、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和法律教研部主任封丽霞教授、浦东新区司法局局长黄爱武先后作演讲,上海市司法局副局长刘言浩、浦东新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嘉楠、浦东新区人民法院院长朱丹、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代理检察长董学华进行了与谈。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还围绕“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中的法治经验”“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中的法治期待”分两个单元进行了深入研讨,凝聚了重要共识,形成了一批富有建设性的观点,为下一步浦东新区法规与管理措施的制定、实施及引领区法治保障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智力支持。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浦东新区法规研究中心成立于2021年,是国内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专门从事浦东引领区法治保障研究的机构。中心自成立以来持续追踪引领区法治实践,深入开展理论与决策咨询研究,于2023年出版了全国第一部专门、系统研究浦东新区法规的专著《浦东新区法规研究》,此次又推出其姊妹篇《浦东新区管理措施研究》,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 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中“建立完善与支持浦东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相适应的法治保障体系”的要求作出了系统的理论回应,形成了研究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