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由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浦东新区法规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三届浦东新区法规研讨会暨《浦东新区管理措施研究》新书发布活动在沪举行。本次会议以“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中的法治问题”为主题,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中的法治经验”“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中的法治期待”进行研讨,为下一步浦东新区法规与管理措施的制定、实施及引领区法治保障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智力支持。
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权衡表示,浦东新区承载着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重大历史使命,浦东改革开放建设与创新发展需要法治建设作为重要保障。他强调,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必须坚持人民城市理念,无论是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社会治理,还是提升民生福祉,都需要以法治作为保障,为城市发展提供更加公平、正义、安全的制度环境。上海社会科学院作为国家和上海的高端智库,将持续聚焦浦东新区法规和上海市地方立法的前沿问题研究,为浦东引领区的法治保障体系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做出更多贡献。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莫负春系统回顾了管理措施的制度设计与实践价值。他从制度设计的初衷出发,深入阐述了管理措施在承担改革使命、完善制度体系、适用新兴领域、发挥主体作用和优化备案程序等维度的独特价值。他指出,管理措施作为中央授权浦东“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的重要法治工具,具有先行先试、灵活高效的特点。截至目前,浦东新区人大和政府已经出台36部管理措施,在强化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期待更多专家学者持续关注浦东的改革开放和法治建设。
上海市法学会党组书记、会长姜平结合自身参与浦东开发的经历,生动阐述了法治在平衡城市“稳定与改革”中的关键作用。他指出,浦东新区管理措施作为地方性法规与一般规范性文件之间的特殊性文件,充分体现了前瞻性立法与改革试点的有机结合。他强调,要进一步用好用足浦东新区授权立法权,积极探索“法规沙盒”等创新机制,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新兴领域推进创制性立法,为上海超大城市治理和人民城市建设提供高水平制度供给。期待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共同努力,使浦东引领区建设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使上海真正成为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排头兵和彰显“四个自信”的实践范例。
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兼法学研究所所长、浦东新区法规研究中心主任姚建龙指出,管理措施是整体性时代命题下适配高水平改革开放需求与浦东新区“试验田”定位的创制型法治工具,有其诞生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作为国内首部专门、全面论述浦东新区管理措施的著作,《浦东新区管理措施研究》在该领域具有奠基性和开创性意义。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浦东新区法规研究中心成立于2021年,是国内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专门从事浦东引领区法治保障研究的机构。中心持续追踪引领区法治实践,2023年出版了全国第一部专门、系统研究浦东新区法规的专著《浦东新区法规研究》,此次又推出其姊妹篇《浦东新区管理措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