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检察公益诉讼法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明确检察公益诉讼案件领域。
全国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主任委员杨晓超当日在对草案作说明时表示,检察公益诉讼制度创设以来,在实践中取得积极成效,得到人民群众广泛认可,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检察公益诉讼法,进一步总结十年来形成的较为成熟的经验做法和各项制度创新成果,有利于破解实践难题,进一步推动检察公益诉讼工作守正创新、提质增效、全面发展。
据了解,草案分为6章,包括总则、管辖、“检察立案、调查、提起诉讼”、审判、执行、附则,共53条。草案明确检察公益诉讼案件领域,分项列举现行法律规定的14个领域,新增实践中较为成熟的文化遗产保护、国防和军事利益保护2个领域,并以法律规定的其他公益诉讼案件作为兜底。
红星新闻记者从最高人民检察院获悉,2023年3月,最高检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并抽调机关相关厅局和部分省级检察院业务骨干,组成最高检检察公益诉讼法立法研究工作专班(以下简称专班),深入开展立法研究、起草建议稿草案、调研座谈等工作。
2023年9月21日,最高检会同最高法、中国法学会联合举办检察公益诉讼立法专题研讨会,来自中国法学会、有关高校和研究机构的2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检察公益诉讼的定位和原则、受案范围和调查权配置、审判和执行等重点问题开展专题研讨和论证,形成一批有启发、有创新的研讨成果。
2024年1月31日,最高检正式向全国人大监察司法委提交《检察公益诉讼法(建议稿)》及条文说明、起草说明等材料。当年5月27日,最高检向全国人大监司委正式提交了《关于报送检察公益诉讼立法相关重点问题研究意见及条文方案的报告》,就立法专班集中工作后提出的相关重点问题形成研究意见及条文方案。
2025年4月7日至11日,全国人大监察司法委组织立法专班集中工作,最高检公益诉讼检察厅和研究室相关同志全程参加并就相关问题和草案条文提出意见建议。5月13日,全国人大监察司法委召开立法领导小组会议,原则上通过草案征求意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