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柳白】
德国外长瓦德富尔临时取消访华行程后,执政伙伴有些急了。
据路透社10月25日报道,德国执政联盟中的社会民主党外交事务发言人阿迪斯·阿赫梅托维奇直言这并非“好兆头”,他呼吁德国应重新思考对华战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一种积极的、战略性的外交政策。
瓦德富尔来自总理默茨所在的基督教民主联盟(基民盟),他于24日临时取消了访华行程。德外交部发言人将此归咎于“目前未能在中国安排足够多的会谈”。外界认为,这表明双方在贸易与安全问题上的紧张关系正在上升。
“临时取消访华行程,对德中紧张关系的改善并非好兆头,”阿赫梅托维奇指出,“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德国的对华战略,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一种积极的、战略性的外交政策,聚焦对话、清晰立场和长远利益。”
“在全球局势紧张的阶段,与中国的直接对话尤为重要”。他强调,两国应“尤其在和平、安全、经济、贸易等问题上”深化对话。
10月7日,瓦德富尔访问埃及。IC Photo
瓦德富尔此前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他原定于26日开启访华行程,这是他作为外长的首次访华。分析也把他的中国之行视作为总理默茨访华做铺垫。
德国是欧洲最大的经济体,而中国是亚洲最大的经济体,今年以来重新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
根据德国官方初步统计,今年1月至8月,中国取代美国重新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其中,德中贸易额达到1634亿欧元,略高于德美之间的1628亿欧元。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美国重启关税政策导致德国对美出口下滑,而德国从中国的进口则大幅增长。
分析指出,这一趋势反映了欧洲对华“去风险”战略的局限性,中国对德国的贸易影响力已重新回到顶峰。
在德国经济增长乏力之际,瓦德富尔本可以借访华之行,将双方各领域合作进一步推进,实现互利共赢。
然而,这位外长行前却一副傲慢之姿,对中方稀土管制乃至台海问题指指点点。一名德国外交部发言人在评论此次延期时仍称,德国对中方限制稀土出口的做法感到担忧。
德国《世界报》也注意到,瓦德富尔忽然取消访华行程,引发了基民盟和社民党联盟内部关于正确对华政策的争论,德国执政联盟在移民、征兵问题上已有分歧,如今在中国问题上也是如此。
德国《焦点》周刊评价称,瓦德富尔在对华事务上延续了前任贝尔伯克的说教模式,这种做法既缺乏现实基础,也有损德国利益。更明智的策略应是在电动汽车、产业政策等领域向中国学习,而非惩罚。
美国“政客新闻网”则指出,瓦德富尔的决定或进一步扰乱德国对华关系。英国《金融时报》也替德国政府感到担心:德国经济已停滞三年了,眼下默茨正在努力重振经济,他一直寻求与中方领导人会面讨论相关问题,然而外长取消行程,将使计划变得更加复杂。
《柏林日报》指出,德国前总理施密特奠定了以尊重与对话为核心的中德关系基础,但现在,德国却越来越走向意识形态化、美国化的对华政策,德国企业界对此深感忧虑。
谈及瓦德富尔的相关表态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24日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国和德国是全方位战略伙伴,建交53年来,中德关系稳健发展,两国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有力助力了各自发展。
他指出,当前国际形势变乱交织,中德作为大国和世界主要经济体,要为塑造新型大国关系做表率,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赢,以中德关系的稳定性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这也是包括德国企业界在内的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郭嘉昆说,由于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阶段不同,中德对一些问题存在不同的看法,这是正常的,双方可以通过坦诚沟通增进了解互信。希望德方秉持客观公正态度,积极理性看待中国,同中方相向而行,确保中德关系沿着正确轨道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