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通迅员 周丽梅
作为全国首批市域、县域国家级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规范化建设双试点城市,武汉自2024年3月获批以来,通过制度创新与流程优化,将试点优势转化为知识产权保护实效,相关实践已形成可复制的“武汉经验”。
武汉市汉阳区开展县域试点后办结的首案,系两家企业因“交通水利基础设施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专利引起的纷争,省市区三级知识产权部门联动办案,首次同步引入技术调查官提供专业意见、口审观察员监督审理,最终依法认定侵权不成立。另一桩有关基建项目的跨区域知识产权纠纷中,武汉经开区(汉南区)市场监管局通过追加第三人厘清事实、启用技术调查官破解技术事实难题,精准认定侵权责任。两起案件均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试点工作动态典型案例,成为全国标杆。
在制度层面,武汉构建起“市局、区局、基层市场监管所”三级联动格局。武汉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联合市司法局出台试点实施方案,明确核心任务清单,通过修订《武汉市专利纠纷行政裁决和行政调解指导规则(试行)》规范全流程;汉阳区则针对性制定裁决用语规范,以清单管理、情景模拟破解一线办案难点。
针对企业维权中的立案分散、专业认定难等痛点,武汉率先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一件事”一事联办试点,开通线上立案通道,推动“融站入所”实现行政裁决告知全覆盖,先后在东湖高新区、汉阳区等7个区设立专门知识产权行政裁决所,打造“线上+线下”立体化维权网络。首创的“技术调查官+观察员”双轨机制更成为亮点——依托省知识产权技术调查中心选聘资深专家破解技术难题,引入司法观察员监督案件审理程序,实现“技术精审+程序严控”双重保障。
办案效率与质量的双重提升成为试点建设的显著成效。武汉出台《武汉市专利纠纷快速处理工作指引》,推行专利纠纷快速处理机制与简易程序后,2024年以来已规范办结行政裁决案件76件。汉阳区采取简易程序且独任审理办理专利纠纷案件9件,硚口区完成首例跨区域线上审理并当庭裁决,另,采用“行政调解+司法确认”模式成功化解多起纠纷。目前,全市16个区均具备独立办案能力,行政裁决服务实现全域覆盖。
武汉以行政裁决规范化建设为抓手,持续筑牢知识产权保护高地,为全国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提供了生动实践。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