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墟探险”不能忽视人身安全和法律风险
创始人
2025-10-22 23:07:37
0

一段时间以来,一股名为“探废”的潮流在社交平台上悄然兴起,大量年轻人涌入城市废弃工厂、停诊医院、烂尾楼盘……有媒体注意到,社交平台上这样的文章有着充满电影感和猎奇色彩的标题,配上“废土风”的场景照片,所获流量极为可观。

不少年轻人着迷于废墟探险,并不难理解。除了探险本身的刺激、猎奇,城市发展进程中废弃的一些建筑或场所,自带时代沧桑感,让废墟探险多了一丝“文艺味”。于是,深入废墟打卡拍照,甚至在里面举办小型演奏会,这些行为似乎也被作为艺术形式合理化了。在互联网发展初期,废墟探险还是一类小众爱好,其中风险隐患很难显现。如今,在流量的进一步加持下,风险不仅被进一步淡化、美化,还让更多人对此感到新奇、想要尝试,甚至这一风潮还变形走样,成了一些博主添油加醋、装神弄鬼的博眼球工具。

如果对于废墟探险少点冲动、多点谨慎,就不难发现,已经有不少亲身体验过的网友在一些评论区给出教训了,其中被提及频次最多的就是“不安全”。2024年更有两起现身说法的事故登上新闻:有游客进入山东烟台养马岛一栋废弃建筑里打卡拍照,不慎意外跌落摔伤,被困于3米深的建筑物墙缝中间;还有一名年轻人到网传的某“废弃”火车站打卡拍照,结果被高压电弧击中,造成全身大面积烧伤。

此外,废墟探险的法律风险也常常被忽略。有法律人士分析,即便建筑物处于废弃状态,其所有权关系依然存在。如果废弃建筑物仍有明确的产权归属,未经允许进入就可能构成非法侵入,对于没有明确权属或开放的公共建筑,如果对其造成破坏、盗窃等,也有构成违法犯罪的风险。

公允地讲,年轻人的探索欲应当得到尊重和理解,但要警惕的是,废墟探险在很多情况下可能会变成对法律和道德边界的一种试探。曾有“探废”爱好者对媒体坦言,进入废墟内部的手段不一定合法,如今甚至连破坏门锁、翻墙和躲避保安都有网络教程。面对这样的趋势,平台有必要积极介入,对有关内容加强监管和引导。而对公众来说,无论是出于对自己的人身安全负责,还是遵守法律和规则的角度,也都该对废墟探险祛魅了。毕竟,探险精神本身绝不推崇无视风险,更不鼓励违法行为。

就城市建设和管理而言,这些被遗忘的角落,倒也不能一直冷落。除了加强对废弃建筑的管理外,各地不妨想办法将其“化险为夷”,打造成真正安全合规的“打卡地”。如此一来,既能满足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能为废弃建筑和场所找到一个发挥余热、重现生机的契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因买卖合同纠纷,沃尔核材起诉襄...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深圳市沃尔核材股份有限公司新增一则开庭公告,案由为“买卖合同纠纷”,原告为深...
因买卖合同纠纷,海泰新能起诉李...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唐山海泰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增一则开庭公告,案由为“买卖合同纠纷”,原告为...
因买卖合同纠纷,杭州纳均仪器有...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杭州纳均仪器有限公司新增一则开庭公告,案由为“买卖合同纠纷”,原告为杭州纳均...
因侵害商标权纠纷,罗莱生活起诉...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罗莱生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增一则开庭公告,案由为“侵害商标权纠纷”,原告为罗...
原创 国... 家电国补政策调整的2025年第三季度,彩电市场在家电业的整体表现相当惨淡,出货量同比、环比双双大跌。...
诺奖得主:政策不确定性让美国经... 新华社北京10月22日电(记者宿亮)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22日在美国“订阅堆栈”网站发表文章指...
明确7类就业困难人员范围,湖南... 华声在线10月22日讯(全媒体记者 王智芳 通讯员 曾鹤群)10月22日,记者从湖南省人社厅获悉,该...
英国制裁偷渡犯罪团伙及非法金融... 中新社伦敦10月22日电 (记者 欧阳开宇)英国政府22日宣布,对通过西巴尔干地区实施偷渡活动的犯罪...
茂名市首个“无人律所”亮相茂南... 近日,茂名市首个“无人律所”亮相茂南区,两台法律服务智慧终端分别进驻茂南区综治中心与城南街道综治中心...
泽连斯基签署法律:允许战时向土... 每经编辑|张锦河 据央视新闻,当地时间10月22日,乌克兰最高拉达(议会)网站公布消息,乌克兰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