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制度集中体现一个社会的经济基础,规定不同生产关系的地位和作用。经济制度好不好,直接关系社会生产力发展,决定着国家兴衰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创造性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将我国经济制度建设的成功经验上升为科学理论体系,深刻指明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如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化了对经济制度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为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经济制度体系提供了科学指引。
第一,进一步完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制度。曾有观点认为,党的领导应该在政治方面而非经济方面,经济的决策权应完全交给生产者、消费者等经济主体。党究竟能不能管经济?能不能管好经济?这是必须回答的重大课题。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指出,党是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经济工作是中心工作,党的领导当然要在中心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全面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水平,是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政治制度的优势;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保证。这些重要论述,对党与经济工作的关系进行了创造性阐释,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与政治辩证关系的思想,有力指引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化建设。新时代以来,党中央全面加强对经济工作的战略谋划和统一领导,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定期研究分析经济形势、决定重大经济事项,中央财经委员会及时研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及时研究经济社会领域重大改革,党领导经济发展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有力保证我国经济沿着正确方向发展。
第二,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作出新概括。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基本经济关系在制度上的表现,在经济制度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对经济制度的属性和经济发展方式具有决定性影响。多年来,我们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作为基本经济制度。随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认识不断深化,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着眼于新的实践和发展需要,进一步把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基本经济制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社会经济过程是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的循环运动。这一新的概括,从生产环节拓展到分配、交换、消费环节,使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覆盖范围更加广泛、更加全面,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深化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的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完善推进共同富裕的制度基础,极大激发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创造活力,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日益强劲。实践表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聚焦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首次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纳入基本经济制度,进一步拓展了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
第三,深化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规律性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大前提下发展市场经济,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了“社会主义”这个定语;我们的方向就是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易张。同时,总书记指出,经济体制改革对其他方面改革具有重要影响和传导作用,重大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度决定着其他方面很多体制改革的进度,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仍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改革是循序渐进的工作,既要敢于突破,又要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向前走,确保实现改革的目标任务。这些重要论述,系统总结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规律,深刻阐释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地位、方法论等问题,引领新时代经济体制改革全方位展开、系统性推进。
第四,统筹做好各领域各环节的重要制度建设。现实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决定市场经济的具体运动样态。只有结合时代发展要求,特别是针对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具体表现,加强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经济制度建设,才能确保经济运行稳定,实现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国家创新体系、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现代财税金融制度、民生保障制度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瞄准制约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堵点卡点和民生领域的难点痛点问题,设置改革议题、生成改革方案,着力解决深层次矛盾、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推进有利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体制机制创新,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深化财税和金融体制改革,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制度基础。
详见: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生升文章《经济制度理论的创新和突破——学习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经济制度理论》
(策划:李民圣 舒予 审核:王兆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