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邦最高法院预计于11月初进行开庭辩论,这意味着这场关乎美国总统贸易权限边界的法律争端将进入决定性阶段。联邦最高法院的最终裁决,不仅将重新界定行政分支的贸易权力,更将对美国贸易政策走向、全球经贸稳定,以及已实施的数千亿美元关税产生深远影响。 ]
10月14日,商务部发言人就美国再度威胁将对华加征100%关税等限制措施阐明了中方的立场:关于关税战、贸易战,中方立场是一贯的。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中美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广阔的合作空间,双方合则两利,斗则俱伤。
美国对华加征关税,本质上是以强权取代公理的单边保护主义行径,其背后是追求“美国优先”的霸权逻辑。中美关系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双边关系,其战略意义超越双边范畴,已成为国际格局的稳定之锚、全球经贸发展的动力之源。
中国始终秉持相互尊重、公平正义的国际经贸交往原则。中国一贯秉持互利合作经贸发展理念,从不主动挑起贸易争端,但也绝不会在压力面前退缩。历史与现实一再证明,任何试图通过关税施压和经济威胁迫使中国让步的企图都是对形势的误判,只有坚持尊重与互利合作才是中美经贸往来相处的正确之道。
在当前中美经贸秩序面临深刻变革的大背景下,加征高额关税的单边主义行径,既违背了国际贸易基本准则,也将对中美两国经济乃至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构成新的威胁。面对美国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的再度升级,中国将坚决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捍卫经济安全与发展利益,维护以WTO规则为基础的国际多边贸易体制。
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以来,多次援引《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通过行政令方式绕开国会审批程序,实施一系列加征关税政策。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近日以7比4的投票结果做出裁定,认定特朗普推行的多数全球关税政策因违反法定程序无效,美国政府援引《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实施加征关税的行为构成行政权越界。此项裁定维持了美国国际贸易法院今年5月关于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违法的裁决。
《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的立法本意是授权总统在国家安全面临紧急状态时,可采取冻结资产、限制金融交易或禁止特定进口等措施,而非赋予其普遍性征税权。管理进口的授权并不等同于建立一套全新的财政性关税体系。宪法明确将征税权归属于国会,任何未经国会授权的普遍性关税措施,均构成对宪法权力划分原则的逾越。
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的裁定令特朗普通过行政手段强制推行的关税政策实验,企图以国内法凌驾于国际规则之上,并最终形成美国经济垄断的永续闭环的激进贸易政策遭受了沉重打击。特朗普锚定对等关税为制度性策略工具,重构美国优先的单边主义实践,渐失法律依据。
不过上述裁决并未涵盖依据《贸易扩展法》第232条款等特别法规实施的关税措施,这意味着针对钢铁、铝制品等商品加征的关税仍将继续执行。
特朗普政府也向联邦最高法院提出上诉,要求维持关税效力。联邦最高法院预计于11月初进行开庭辩论,这意味着这场关乎美国总统贸易权限边界的法律争端将进入决定性阶段。联邦最高法院的最终裁决,不仅将重新界定行政分支的贸易权力,更将对美国贸易政策走向、全球经贸稳定,以及已实施的数千亿美元关税产生深远影响。
历史经验一再证明,滥用关税措施既难以实现消减贸易逆差或保护本土产业的政策目标,更易引发全球多边经济治理体系的失序。《对等贸易法案》终将被证明是一场代价高昂的关税实验而遭到历史否定。
特朗普政府持续将关税政策武器化,通过单边构筑关税壁垒,迫使贸易伙伴在核心利益领域做出实质性让步。这种以邻为壑的策略既违背了多边主义的核心原则,也将对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性造成系统性破坏。
美国政府滥施关税的实践已在现实中引发多重反噬效应:美国消费者持续承受通胀压力,本土制造商面临原材料成本攀升的挑战,美跨国企业不得不疲于应付全球供应链再布局的效率损失。美国应当立即停止单边加征关税的错误做法,以实际行动回归多边主义框架,这才是顺应历史潮流的明智抉择。与其站在全球贸易伙伴的对立面,陷入自我孤立的困境,不如早日通过对话与合作,共同维护开放包容的国际贸易秩序。
(作者系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美洲大洋洲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