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印两国因购买俄罗斯石油而受到美国威胁加征关税的议题,经过数月的争论,近期出现了新的进展。美国总统特朗普在10月15日表示,印度总理莫迪向他承诺,印度将停止从俄罗斯购买石油。同时,特朗普借此机会对中国发起新的压力,而中国则在世贸组织对印度的不公平措施提起了诉讼。
特朗普表示:“我一直对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感到不满,但今天莫迪向我保证,他们将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这是一个重要的进展,接下来我们将要求中国也这么做。”特朗普政府甚至将中国若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作为谈判筹码,准备在与中国有关稀土限制的谈判中占据上风。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也在当天明确表示,美国参议院中约有85名参议员支持授权总统特朗普对中国征收高达500%的关税,作为惩罚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的手段。
对于中国而言,尽管莫迪的让步与美国的要求无关,但在全球南方国家面对美国单边霸凌和关税战的关键时刻,印度的妥协显得有些草率。特别是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印度未能表现出应有的合作态度。
事实上,在当天,中国正式在世贸组织起诉印度,指控其电动汽车及电池补贴措施违反了世贸组织的规定。中国明确表示,印度的这些措施构成了进口替代补贴,不仅违反了国民待遇的义务,也给印度本国产业带来了不公平的竞争优势,损害了中方利益。
根据世贸组织《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任何形式的补贴,如果导致市场扭曲、歧视外国竞争者或造成严重损害,都可以视为违规补贴。结合过去印度在中企准入等方面的不公平做法,可以看出,印度的行为不仅是针对中国,更与莫迪政府的经济政策以及印度国内的产业环境密切相关。
印度的制造业、信息技术和基础设施建设仍处于发展阶段,而中国在这些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莫迪政府试图通过限制中国企业进入,减少中国企业的市场份额,保护本土企业免受激烈的外资竞争,尤其是在高增长的技术和制造业领域。
那么,这次中国在世贸起诉印度是否意味着中印关系将回到过去的紧张状态?我认为暂时不会。原因很简单,主要有两点。首先,目前美国对印度加征的关税尚未取消,印度仍需要中国的配合来应对美国的压力,因此暂时不会与中国交恶。其次,印度在莫迪主导的“印度制造”战略下,短期内仍无法脱离对中国的依赖,尤其是在原材料和技术领域,印度仍需要中国的支持。
尽管如此,印度与美国之间的短暂互动并不意味着两国的矛盾会彻底解决。毕竟,印度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是显而易见的,而莫迪和特朗普都是非常注重自身利益的领导人,想要两国关系完全和谐并不现实。
总体而言,未来中印关系将变得更加复杂。两国不仅在经济和外交领域展开合作,也将在很多方面面临挑战和竞争。两国是否能够找到平衡点,化解争议,实现合作共赢,将取决于双方的外交智慧、全球大国格局的变化以及各自国内政策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