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在“互利天下:广东外贸一千年”展览正式开幕之际,同主题系列讲座在广东省博物馆同期举行。该系列讲座由广东省委宣传部主办,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联合承办。
系列讲座共设10期,持续时间为2025年10月至12月、2026年3月至9月,每个月开展一场,以文物为证、以制度为线,深入挖掘广东外贸从唐宋市舶制度到近现代广交会的千年历史内涵,阐释其作为东西方文明交流枢纽的历史价值与当代启示。同时,探讨广东外贸坚持的和平友好、互利共赢、开放合作传统的形成与传承,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广东外贸的新机遇与新使命。
当天,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历史学系主任安东强带来首场讲座——“清代广东对外贸易的体制脉络”。因缘于清朝对外贸易体制的调整与规定,广州成为中国在1757年至1842年唯一对欧美通商的口岸,即一口通商体制。关于该体制的形成及其认识历来存在争议,只有回到历史现场,才能在纷杂的认识与巨大的争议中寻求自洽的历史观。
活动以线下讲座为主,邀请省内外历史学、经济学、国际贸易等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主题演讲。讲座过程中设置互动环节,同时考虑通过线上直播平台进行同步直播。
羊城晚报记者 何文涛 通讯员 广东社科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