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品牌出海,商标权博弈时常成为焦点,商标不仅是品牌出海的“通行证”,其注册、使用与维权的合规性,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可就在多数企业谨守这一底线、步步为营时,加多宝9月30日官方发布的一则海外商标“维权告捷”文章,却走出了“反效果”。
民族情怀的“真维权”还是资本的“假把戏”?
9月30日,加多宝官方发布了一则海外商标“维权告捷”内容,文中既宣称相关信息转载自“香港经济日报”也提及自身在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王老吉“有效注册”商标。但经笔者在香港经济日报官方网站和app查询,均无相关报道;同时,在"有效注册国家"中包含了与王老吉官方严正声明中判定商标无效的国家与地区。
此外,加多宝这则海外商标维权声明并非第一次发布,其在9月17日与9月29日均发布过相关内容,但都在发布不久后仓促删除。值得注意的是,9月29日发布的“维权告捷”文章,竟将香港、澳门、台湾直接列为“国家”,公然违背“一个中国”原则。同时,不知道是不是有意为之,每次声明的发布节点恰卡在“9・18”事变纪念日以及国庆前夕,这两个承载民族情感、强调国家共识的重要时段,与多数中国企业主动规避争议、维护民族情感与国家共识的重视形成了鲜明反差。
而这并非加多宝首次触碰原则红线。此前,加多宝曾因关联营销内容涉及邱少云烈士,触碰《英雄烈士保护法》红线,被舆论痛批“消费英雄、践踏历史记忆”,最终公开致歉,承担了相应法律责任,两次事件叠加不禁让人对加多宝的企业价值观进行审视与质疑。
商标权博弈的“道德真空”
对于涉及知识产权争议的正式声明而言,加多宝的“声明连续剧”暴露出的问题远超“疏忽”范畴。
众所周知,加多宝曾通过关联公司向广药集团租赁“王老吉”商标长达17年,法院仲裁裁决已明确其从2010年起需停止使用该商标。但如今,加多宝却高调宣称“海外维权胜利”,对商标的授权租赁背景避而不谈,刻意引导公众认为其享有完整商标权。这种行为违背了商标法的“诚实信用”基本原则。商标使用与维权的前提是权利基础清晰,而加多宝在未取得商标专用权的情况下,将租赁商标包装为“自有资产”造势,本质上是利用信息不对称误导市场与消费者。
事实上,在海外市场,这类“获授权却越界主张商标权利”的行为早有明确的负面定性——“商标蟑螂”。其核心特征很统一:不搞实际经营,专靠租用、抢注商标圈占资源,再拿“维权”“诉讼”当筹码,向真正想做市场的企业索要不正当利益,或者起到阻碍后者发展的作用。这种做法不仅被国际商界公认为劣质竞争,更成为不少中国品牌出海路上的“绊脚石”。
比如,美国Delson Group公司就是最典型的代表,它专挑有海外拓展潜力的中国企业“下手”,瞄准核心商标抢先注册。据公开信息,它已针对DeepSeek、腾讯、吉利、联通等多家中国企业,现已有约28项抢注商标在册。部分商标已成功胜诉,但仍有多起争议因撤诉未形成明确司法结论。不过从它多次“碰瓷”企业商标的前科来看,其利用商标牟利的意图很明确,注册后不做业务,只通过“主张侵权+威胁诉讼”的方式向企业索要许可费或赔偿金,是典型“商标投机者”。还有更早期的“西门子抢注海信商标”事件,同样是用“商标壁垒挡路”的反面教材。当时西门子在德国抢注海信商标,之后直接开出了千万欧元的天价转让费,意图用知识产权优势卡住海信的出海路,最终因违背诚实信用原则以失败告终。
以上事件虽非“企业获授权后抢注关联商标”,但本质上都与加多宝的操作逻辑一致,试图靠“圈商标”而非“做经营”获利,最终要么因缺乏法律支撑不了了之,要么因违背商业伦理栽跟头,这类违背商标法立法本意与商业伦理的行为,终究难以在市场上立足。
注册后的“不作为陷阱”
从商标权“以使用为核心”的本质来看,加多宝在海外市场的商标操作更显反常。其注册“王老吉”相关商标后,并未落地任何实质性经营动作:既没有配套的产品推向市场,也未搭建对应的供应链与销售渠道,这种“只注册不运营”的做法,澳门特别行政区终审法院的判词已清晰指出:“若商标注册仅为‘排除他人使用’而保留权利,即便象征性使用,亦不构成‘认真使用’要件”。
值得注意的是,王老吉即便在中国澳门等10余个国家/地区的商标维权中获得维权成功,也未主动宣传维权成果,而是通过注册更适配国际化的英文商标WALOVI、大力拓展海外本土化市场等企业该干的“正事”来响应时代和用户的需求。这种“以市场和用户需求为核心”的“实干派”做法与加多宝形成鲜明的反差,也可以判断出加多宝无论是在海外商标案件还是在市场竞争中,显然已处于明显的“弱势”。更深层看,加多宝这种“抢注-造势-干扰”的模式,实质是想借法律程序和恶意传播阻碍王老吉海外拓展。这与当下民族品牌协同出海、共拓国际市场的主流背道而驰,既违背商业伦理,也抵触商标权的法律逻辑。
商业竞争的“破”和“立”
纵观两家发展,王老吉2025年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增8.38%,利润双位数增长。加多宝,实际性的海外动作迟迟未见。公开信息显示,其近年几乎无明确的经营数据披露。正如商业丛林的生存法则所示,真正的强者永远在攀登价值高峰,而困于零和博弈者终将迷失在短期利益的迷雾之中。
风浪越大,越要找准航向。能走得远的品牌,从来都是“守得住底线、拿得出真本事”的企业。加多宝的"三连翻车",为所有市场主体敲响警钟:当下全球市场看中国品牌的眼光越来越高,连民族大义都不顾、商业道德都不守,光想着钻空子、玩小聪明,不仅会被消费者抛弃,更会拖整个行业后退。显然王老吉无意陷入不必要的缠斗与内耗,前瞻布局海外市场,注册英文品牌标识“WALOVI”。中国品牌要走出去,靠的是“敬畏规则,亮出硬实力”,不是“践踏底线,内卷互耗”的小聪明。那些能在全球站稳脚的,从来都是既敢开拓蓝海,又能守住民族尊严的企业。世界广阔,市场足以容纳两家企业共荣发展,一起开拓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