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记者从2025生物制造产业大会上获悉,全省生物制造产业已初步形成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珠海、佛山协同发展的集群,汇聚了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华南协同创新研究院等创新资源,在合成生物、基因技术在领域,一批关键技术实现了突破。
出“新政”
对“症”下药破发展瓶颈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深度引进,以生物制造与生命科学、合成生物学、基因工程等为核心,推动制造业从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从传统生产向绿色制造加快转型。”广东省工信厅党组成员陈绩称,年初出台的《广东省加快生物制造产业创新行动方案》提出,生物制造产业总产值到2027年要突破五千亿元,到2035年迈向万亿元规模。
广东产业实力如何?陈绩举例,在酶制剂、核心菌种等“卡脖子”环节,广东涌现出华大基因、禾信仪器等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知识产权的企业,在食品、生物医药、生物材料等应用领域,高分辨质谱仪、生物降解塑料、菌蛋白等高价值产品走向市场。
记者了解到,目前,省工信厅正在会同省发改委研究制定《广东省推动生物制造赋能制造业的若干举措》,聚焦生物制造赋能制造业过程中存在着产业链不完善、标准体系建设滞后、产业生态不健全、下游应用场景不成熟等问题,“对症下药”提出了相关举措。
针对生物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滞后、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等问题,新的政策提出了建立健全生物制造产业标准的体系,将支持组建生物制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支持主导或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等,并在成果转化、推广应用、标准宣贯实施、标准互认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针对生物制造成果产业化、商业化进程较为缓慢的问题,提出要加速生物制造产业创新成果转化与场景应用,鼓励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与省内合成生物产业重点园区和企业共建成果转化基地;支持组织举办行业对接、技术交流、项目路演、产学研对接活动,加强技术成果、应用场景的推广。
搭平台
促“政产学研用金”协同
作为全省生物制造产业的核心之一,广州实力如何?会上,来自广州的企业创新成果备受关注,像是国内医用胶原领军企业的创尔生物实现胶原原料技术出海突破,慕恩生物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商业化菌种库、保存超32万株菌株……
记者了解到,目前,广州已有锐博生物、慕恩生物、云舟生物、海大集团、金发科技等生物制造产业链核心企业,科研方面则有中山大学进化与合成生物学基础科学中心、华南理工大学合成生物学研究中心、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并成立生物制造产业发展工作专班,提出到2027年,初步形成具有全国竞争力的生物制造产业集群。
作为广州生物制造产业的核心承载区,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构建了从研发、中试到产业化的全链条政策支持体系,设立了规模可观的生物制造产业引导基金。南沙区依托跨境政策与区位优势,在生命健康价值园区建设中聚焦“创新药械研发+生命健康制造”,推动基础研究与资本对接;白云区与花都区也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强化政策保障与平台建设。
“广州也即将出台生物制造的政策。”广州市副市长赖志鸿介绍,新的政策将对生物制造的科研人才、新产品的审批及应用给予大力支持,从企业的源头创新,到小试、中试,再到产品审批,最后到市场化推广,多举措降低企业的成本。
活动现场,广州市人民政府与中山大学还签署了加快广州市前沿生物技术与生物制造创新促进中心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举行了广州市前沿生物技术与生物制造创新促进中心揭牌仪式,该中心将通过打造“1总部+M创新平台+N应用场景”模式,推动生物制造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应用。
赖志鸿称,该平台将搭建菌种、元件与数据信息库、AI赋能生物制造自动化设施、概念小试、中试平台等创新平台,开拓生物医药、生物材料、生物食品、生物健康、生物农业等产业应用场景,为产业发展提供源头技术供给、创新成果转化和专业人才培育,成为广州打造生物制造产业创新高地、服务国家生物经济战略的重要载体。
文 | 记者 许张超
图 | 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