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曲靖市沾益区,基层治理正经历一场“革命”。过去,群众遇到烦心事,可能得跑好几个部门;如今,只需通过一个平台、走进一扇门,就有专人对接,一管到底,精准破解群众关切。近年来,沾益区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党建引领、科技赋能、资源整合,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力争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智慧大脑
一网统管全域态势
走进沾益区综合治理中心,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块巨大的电子屏幕。屏幕上,数据如毛细血管,实时汇聚着从城市街巷到田间地头的社情民意。代表网格员巡护轨迹的光点缓缓移动,仿佛为城市织就了一张无形的“生命感知网络”。
“在这里,我们不仅能看见矛盾化解的进程,还能掌握网格员的履职情况。这套系统就像基层治理的‘智慧大脑’,让我们对全区情况了如指掌。”沾益区委政法委副书记秦静然介绍。
这个“智慧大脑”,是沾益区自主研发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信息服务平台”。它依托云计算、AI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手段,汇聚矛盾纠纷、风险隐患、群众诉求等海量信息。平台打通了“美丽沾益”微信公众号、热线电话、基层治理App等多条渠道,如同一个超级“收纳盒”,将59类高频事件信息一“网”打尽,调度范围涵盖纠纷排调、市容市貌、生态环境、应急指挥等多个领域。
通过对456项基层治理事项进行确权,一旦信息涌入,系统便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交通警察”,精准地将任务分派至属地和职能部门,推动治理模式从“人海战术”转向“数字跑腿”。
工作人员轻点鼠标,一起劳资纠纷的处置进展立刻显示在屏幕上。“像这类纠纷,会推送给相关单位及部门进行调处。”综治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平台聚焦“可视化”应用,通过实时视频采集与智能分析,实现了“全域态势可感知、运行体征可监测、平时事件可管理”,为精准预警预防突发事件提供了有力保障,基本形成“一屏观沾益、一网治沾益”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截至目前,该平台汇聚各类社会治理事项10万余条。
专职调解
聚力攻坚啃下“硬骨头”
科技赋能是手段,最终落脚点还是“事要解决”。面对基层治理中那些历时久、难度大的“硬骨头”,沾益区开出了“专家会诊”的药方。
在花山街道,一起因水管改造引发、持续5年的冲突中,调解员庄明方没有急于判决,而是先递上一杯热茶:“先喝口茶,慢慢说。赔偿的事我来协调,大家乡里乡亲,得饶人处且饶人。”在情、理、法的多重疏导下,这场积怨最终成功化解。
“花山街道作为全省工业重镇,流动人口多、项目多,矛盾复杂,综治维稳工作面临多重考验。”花山街道综治中心主任李鹏飞说。为此,街道组建了由资深老调解员组成的“专职攻坚队”,搭配11个常驻调委会,形成“专职攻坚+常态驻守”的调解矩阵,专啃“硬骨头”。
2025年以来,花山街道调解成功率达91%,一批“钉子案”被有效化解。花山街道的实践是沾益区深化矛盾纠纷化解的一个缩影。为提升源头治理能力,沾益区建立了矛盾纠纷风险隐患排查、上报、研判、分流、化解、督办六项机制,形成从源头发现到末端督办的全链条闭环管理体系,确保矛盾纠纷发现在早、化解在小、处置在基层,为筑牢平安沾益根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区级层面,沾益区综治中心打破部门壁垒,推行“常驻+轮驻+随驻”模式,公检法司信等6部门常驻,其他行业部门灵活进驻,并引入律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力量。群众宋先生感慨:“以前反映问题要跑断腿,现在只进一扇门,事情很快就能解决!”
网格管理
打通治理“末梢神经”
治理的神经末梢,最终要延伸到最基层。在沾益区,一支由村组干部、网格员、志愿者、法治副村长等多方力量组成的“流动哨兵”,在“党委领导、政法主导、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群防群治工作格局下,全区6739名专兼职网格员通过走村入户、巡逻防控、法治宣传、“一老一小”服务等方式,将治理触角延伸至前沿末梢,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警”的转变。
夕阳西下,炎方村党总支书记顾华芳的手机仍响个不停。放下电话,她立刻和网格员赶往现场。“这些家长里短的小事,最影响邻里和睦。每次看到村民握手言和,辛苦都值了。”顾华芳说。
为激活这支队伍的活力,沾益区变“固定补助”为“计件激励”。网格员通过App上报事件,系统会根据风险等级自动赋分,干得多、干得好,积分就高。“网格员是我们基层治理的‘前哨’,”炎方乡派出所教导员计思远评价,“他们总能第一时间抵达现场、稳住事态,作用不可替代。”
截至目前,沾益区已在135个村(社区)建立群防群治队伍,配备1436台信息化巡防终端。今年1月以来,沾益区共收集各类矛盾纠纷4600余件,办结率达93.23%;召开区级周研判会22次,工作专班下沉督办410件,纠纷化解质效提升,全区警情显著下降。
从区级“智慧大脑”的宏观掌控,到乡镇“调解专家”的中流砥柱,再到遍布城乡的网格“哨兵”,沾益区通过党建引领,成功构建起一张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的基层治理网。这张网,兜起了千家万户的急难愁盼,也“网”出了百姓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
开屏新闻记者 蒋琼波 摄影报道
一审 孙琴霞
责任编辑 易科彦
责任校对 杨飏
主编 严云
终审 编委 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