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美国宣布对中国建造的船只征收额外的港口费用,到10月14日将正式实施。美国方面称这样做是为了“振兴美国造船业”,但谁都知道这只是一个借口,因为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商船建造量不足10艘,而且靠这个也振兴不了美国造船业,完全就是海盗行径。
到目前为止,美国方面仍然对特朗普的这个政策的细则一头雾水,不知道该怎么具体实施和执行。就在美国大棒落下来之前,中国先出手反制了。近日中国宣布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的决定,内容明确指出,任何国家或地区对中国海上运输及其辅助性业务的经营者、船舶或者船员,采取歧视性措施,中方都将采取必要的反制措施。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对停靠中国港口的该国家、地区的船舶收取特别费用,禁止他们的船舶进出中国港口,禁止他们获取中国海运数据或经营业务。
有人说这个措施对美国影响很小,毕竟美国的船只并不多,中国的船只占比很大,真要互相额外收费,中国要更吃亏些。但如果中方将“美国背景”,扩大到融资、在美市场或美国企业租赁船舶行业,那打击范围就广泛多了,伤害也更大。而且美国这种做法,只会推高全球海运成本、扰乱供应链,额外费用最终美国贸易商买单,并损害美国消费者权益。
这让我想到之前,美国贝莱德集团收购李嘉诚旗下和记港口集团,交易涉及23个国家43个港口的运营权。此公司和白宫关系密切,如果真让他们收购成功了,那么他们很有可能在美国经营的其他国家港口复刻港口政策,单独对中国船舶收取额外费用。这事关国家安全和利益,这也是为什么国家要干预这笔交易的主因。最近华盛顿邮报更是公开报道称,有人想测试彻底全面制裁中国,并且““一带一路”倡议涵盖150个国家,美国可以迅速夺取这些港口和其他基础设施。”
归根到底,中美海权博弈是当前全球地缘政治的核心议题。美国自冷战时期提出的“16条海上咽喉”战略,仍是其全球霸权基石。而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布局,逐步打破美国对关键航道的垄断。近年中美在港口领域的博弈尤为激烈,美国通过“清洁网络”计划和技术封锁试图遏制中国智能港口发展,而中国5G、AI调度等技术已领先美国一代。而美国的海权强势地位,都是基于强大的海军力量。这样来看,福建舰的出现是恰逢其时,中国罕见且主动公开的近十分钟三连弹射,歼-35、空警-600和歼-15T,就是在向外界展示,中国具备了强大的远海作战能力,美国垄断主导海上霸权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其实在这之前,也门胡塞武装已经证明,美国海上力量的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