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随着人们口腔保健意识的逐步提升,牙疼不再靠“忍”字诀,而是就诊于各个口腔诊所。然而,治疗过程中的器械和工具,真的能够做到百分百安全吗?
2025年3月,焦作市解放区人民检察院在走访时,有群众提出了这样的疑问,该院随即会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并邀请人大代表参与走访调查。通过调查发现,辖区部分口腔诊所在消毒灭菌方面存在明显的问题,当调查人员问及“你们在生物监测方面是怎么做的”,一家口腔诊所的工作人员居然面面相觑,无言以对。
那么,到底什么是生物监测?
生物监测是指利用对热耐受力较强的嗜热脂肪杆菌芽孢作为生物指示剂,将其制成菌片,灭菌时分别放于灭菌器规定的地方。灭菌完毕后,用无菌镊取出,放入培养基内,在56摄氏度温箱中培养48小时至一周,若全部菌片均无细菌生长,则表示灭菌合格。
根据《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和《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技术操作规范》等规章标准,为了保证患者、医护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所有口腔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的标准。在做好物理监测和化学监测的同时,必须每月进行一次生物监测,以保证器械安全。
针对调查结果,解放区检察院邀请具备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大代表参加检察听证,就发现问题的危害后果、监督必要性进行分析论证,并在听证会后向行政机关制发公益诉讼检察建议。
行政机关迅速回应,对辖区全部口腔诊所开展全面检查,并对发现问题的诊所下达监督意见书或开具行政“罚单”。同时出台长效机制,建立“解放区口腔机构医疗器械消毒卫生监督检查制度”保障消毒管理落到实处。
为推动问题从“治标”到“治本”,解放区检察院邀请人大代表跟进整改情况,人大代表提出的“委托医院监测费用过高,可能影响小型医疗机构经营”建议,检察机关及时向行政主管部门反馈。经行政主管部门研判,在严格落实消毒灭菌要求的前提下,允许口腔医疗机构自主选择“购买试剂自行监测”或“委托机构监测”,既保障了灭菌效果,又减轻了小微企业经营负担。截至2025年7月,辖区口腔医疗机构生物监测完成率达100%。
“检察机关在解决民生难题、保护公共利益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人大代表对该案办理成效给予了高度评价。解放区检察院通过“事前咨询、事中参与、事后跟踪”的全流程联动,将人大代表的民主监督与检察机关的司法监督深度融合,形成监督合力,不仅守护了群众口腔健康,更探索出一条协同守护公共利益的新路径,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贡献了检察智慧。
(王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