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0月4日讯(全媒体记者 李广军)“套购”是指组织利用他人购买离岛免税品的资格和额度购买免税品,并且在国内市场再次销售牟取非法利益的行为;“代购”是指利用自己购买离岛免税品的资格和额度为他人购买免税品,同时收取代购费的行为。长沙市法律援助中心近日发布法律风险预警:这两种行为都已触碰法律红线。
据了解,近三年来,长沙市法律援助中心年均办理走私普通货物罪12起。法援律师提醒,这种普通人看似平常的代购行为,很可能构成走私普通货物罪。
案例:代购微商倒卖316件免税品获缓刑
近日,长沙市法律援助中心收到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法律援助通知书,通知为小王(化姓)涉嫌走私普通货物罪提供法律援助。
小王是一名代购微商。自2021年起,他在明知海南离岛免税政策有“每人每年限购10万元、不得二次销售”规定的情况下,仍采取委托海南的表姐代买免税品,再带回长沙加价卖给客户的方式赚取差价。尝到甜头后,他还多次用自己和亲友的身份信息、免税额度,线上线下大量采购,并通过微信朋友圈广告销售。
经核算,小王共倒卖316件免税品,总价43万余元,偷逃税款15万余元。最终,法院以其犯走私普通货物罪,判处其有期徒刑1年6个月、缓刑2年,并处罚金16万元。
提醒:三种情形参与“套代购”可能构成犯罪
法援律师提示,消费者在享受离岛免税购物便利的同时,也要警惕成为“套代购”的“帮手”,远离违法犯罪红线。那么,在什么情形下,参与“套代购”构成犯罪行为呢?
有这三种情形:走私离岛免税品偷逃应缴税额10万元以上;一年内曾因走私被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后又走私的;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构成走私普通货物罪,依据不同情形处以拘役或一定期限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一定数额罚金或没收财产。
“套代购”走私违法犯罪侵犯的是国家对外贸易管理制度,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偷逃国家应纳税款。法援律师提醒:别因“贪利”踩雷,从事跨境购物、代购。记住这几点,远离法律风险:
按规定申报。主动向海关申报商品和应缴税额,通过正规渠道清关,不要轻信“双清包税”等灰色服务。
定期自查。及时核对税款申报金额是否与货值匹配、资金流水是否合规、销售记录是否完整留存。
关注政策。通过海关总署官网、12360热线等,及时了解离岛免税、跨境电商税收新规,避免因不懂政策犯错。
配合稽查。收到海关稽查通知,第一时间整理交易凭证、报关单据,主动配合;若发现漏缴税款,及时补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