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政坛最热闹的事,莫过于特朗普接连向民主党执政的城市派兵。从6月的洛杉矶,到8月的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再到9月初瞄准的芝加哥,9月底又宣布向波特兰增兵,短短三个多月里,第四座城市被纳入联邦军队部署名单,这波操作把美国的“府院之争”搅得愈发激烈。
这四座被点名的城市清一色由民主党人执掌市政:加州的洛杉矶是美国西部重镇,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作为首都虽地位特殊,但市长也是民主党人,伊利诺伊州的芝加哥是全美第三大城市,俄勒冈州的波特兰则常年是左翼运动活跃地。有趣的是,这四座城市此前都没主动请求联邦军队支援,特朗普的派兵命令更像是“不请自来”。
表面上看,特朗普派兵的理由很“正当”:洛杉矶因非法移民搜捕引发冲突,他说要“维持秩序”;华盛顿出现抗议活动,他宣称要“保障公共安全”;芝加哥被他贴上“世界最危险城市”标签,理由是“犯罪失控”;波特兰则被指控“遭反法西斯运动分子攻击联邦设施”。为了让理由站得住脚,他还特意签署行政令,把“反法西斯运动”列为国内恐怖组织。
更深层的动机在于政治博弈。特朗普将民主党城市称为“问题城市”,通过军事部署传递信号:民主党无力维持治安,需联邦力量“救火”。这种标签化策略在2024年大选中已被验证有效,如今故技重施,旨在中期选举前吸引保守派选民关注。此外,绕过州长直接调兵的行为,被法律专家指出是“自1965年以来首次未经地方请求调动国民警卫队”,凸显联邦权力扩张的野心。
事态发展已经陷入“派兵—抵制—对峙”的循环。洛杉矶的派兵行动刚被联邦法官裁定违法,特朗普转头就宣布要进军芝加哥;华盛顿特区总检察长直接起诉联邦政府,波特兰市长更是直言“需要的是教师不是士兵”。地方政府明确表示不配合,法官抛出违法裁决,连五角大楼都只敢说“准备调动”却含糊其辞。
当军队开进美国城市,当总统将政治对手掌控的城市描述为“战区”,这不再是简单的治安行动,而是一场重塑美国国内政治格局的激烈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