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1日起,《洛阳市洛阳三彩保护与发展条例》与《洛阳市民宿业促进条例》将正式施行。
据了解,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三彩文化的发源地、当代核心传承区。目前洛阳三彩产业规模约3亿元,拥有全国知名的唐三彩专业村,从业人员达2000余人,全市各类三彩企业84家。
然而,其中也面临不少新问题,包括发展合力尚没有完全形成、产业规模小而散、产品创新能力不足、法治环境不健全等。洛阳市拟通过立法破解发展难题,为洛阳三彩文化保护传承和产业创新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洛阳市洛阳三彩保护与发展条例》将支持企业通过开发新型原材料、引进人工智能、融入洛阳文化元素等,提升原材料创新、技艺创新、设计创新能力;加大日用陶瓷、生活用瓷研发力度,推动三彩工艺从艺术收藏向日常消费场景延伸。同时,支持建立三彩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依托平台与高校等合作开展三彩课题研究,推动产学研融合和成果转化。
近年来,洛阳市民宿业发展迅速,经营主体从2021年的445家增长至2025年的2781家,年均增长率达53.9%。截至目前,洛阳全市共摸排旅游民宿培育对象459家,涵盖景区型、农业体验型、康养度假型和民俗文化体验型等多种类型。其中,南部生态发展区388家,环都市区31家,都市核心区40家。
《洛阳市民宿业促进条例》注重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该条例分级分类制定民宿标准,加强民宿服务体系建设,落实政府联席会议机制,统筹做好安全监管、人才培训、民宿服务等工作,为民宿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民宿业是促进文旅融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重要载体。据介绍,《洛阳市民宿业促进条例》是河南省首部民宿行业的地市级法规。用法治力量保障民宿产业发展的背后,是河南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真正打造成为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的探索与实践。(张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