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威胁“退货就起诉”,搞错了维权方式丨中听
创始人
2025-09-26 20:10:44
0

评论员 李长需

网购墙贴画竟附赠法律恐吓信?

近日,有网友爆料称,其在某平台网店购买装饰墙贴画时,随货收到了一封商家的“感谢信”。据该网友晒图显示,这封“感谢信”以“定制产品不退不换”为由,称顾客若拒收将起诉。信内强调,商家退货收件地址为“律师事务所”,并盖有某律所公章。随即有眼尖网友发现,该“感谢信”的落款并非真的律所,而是将“律师”写作了“律帅”,公章内容也同为“律帅事务所”。

对此,店铺负责人承认,确实随单寄出了上述“感谢信”,但声称这是店铺的“无奈之举”。“生意难做,其实没有威胁大家的意思,只是希望顾客不要退货。”

商家用根本不存在的律所给顾客寄恐吓信,表面上看是一种维权手段,但实际上是一种违法的危险游戏。首先,用根本不存在的律师事务所冒充法律机构恐吓消费者,已经涉嫌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其行为可能面临行政拘留。其次,退货就要起诉的威胁,直接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赋予消费者的有权利要求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商品退货、更换、修理的规定。更严重的是,这种心理战术会破坏电商信任基础,让消费者每次拆包裹都像拆炸弹,导致整个网购环境充满猜疑。

商家可能觉得这是被逼无奈的举措,但即便再无奈,也不是突破法律底线的理由。平台建议消费者在商品页面直接以“欺诈”举报商家,并称会在1~3个工作日内予以处理。这种结果显然让商家偷鸡不成蚀把米,教训也够深刻的了。

商家哭诉生意难做,大概有其真实的困境。定制产品不同于一般商品,被恶意退货后无法二次销售,原材料费用和工钱都会面临打水漂,商家的焦虑可以理解。但理解其困境并不等于纵容其违法,用错误的维权方式去侵害他人的合法权利,并不是最明智的做法。

要解决退货纠纷,商家完全可以走正规渠道。比如在商品页面明确标注定制产品不退换的规则,或者购买时让消费者勾选确认条款,或者通过平台进行申诉,这些都比假扮律所更有效。平台数据也显示,规范标注退货政策的店铺,纠纷率反而更低,这同明码标价的商店很少遇到扯皮一个道理。

说到底,商家用违法手段维权,短期内可能吓退几个顾客,但时间长了只会让店铺信誉彻底崩盘。与其在灰色地带挣扎,不如把精力用在提升商品质量和服务上。毕竟,好的产品自己会说话,根本不需要恐吓信来撑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最... 这一系列操作,无疑是荷兰在公然抢夺安世半导体的实控权。安世半导体可不是一家普通的企业,其前身是恩智浦...
稳投资政策加力、地方加快重大项... 今年以来,财政政策打出组合拳,配套金融政策及时推出,推动了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以技改赋能产业转型升级...
继续降温!惠州22日早晨最冷,... 一觉醒来换季了?广东人的“短袖”撑不住了!受台风“风神”和冷空气共同影响,惠州最低气温出现在22日早...
再见!曝成都蓉城大牌外援铁心要...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中超赛季,成都蓉城的表现让人眼前一亮,球队在联赛和足协杯中的战绩远超预期。然而,就在...
苹果挑战欧盟 DMA 法规,质... IT之家 10 月 21 日消息,据彭博社报道,苹果公司今日在卢森堡的欧盟普通法院正式针对欧盟《数字...
天门2025年秋起实施学前教育... 极目新闻记者 张盼 通讯员 熊文婷 胡擎宇 10月21日,天门市举行“决胜收官‘十四五’ 跨越赶超‘...
杉杉今日召开债权人会议,重整计... 界面新闻记者 | 高菁 10月21日下午15:00,杉杉集团和朋泽贸易合并破产重整案第三次债权人会...
德国信用保险机构:美关税政策推... 德国信用保险机构安联贸易当地时间21日发布最新报告指出,受贸易摩擦加剧、融资环境趋紧及外部经济不确定...
公共场所直播“太随意”,一不小... 三湘都市报全媒体记者 罗艾敏 通讯员 汪子悦 “大家看,这就是长沙不夜城,晚上10点依然人来人往。”...
(图表)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 新华社图表,北京,2025年10月21日 最高人民法院10月21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