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许继彬 通讯员 王建敏 李婕霄/文图
十几年前,灵宝市焦村镇许某在灵宝市桃林街经营一家家具店,后因为生意清淡改行,在其经营期间,灵宝市尹庄镇苏某在许某的家具店赊购了一套家具,许某十几年来多次催要欠款未果。
2025年2月16日,苏某出具欠条一张,双方约定于2025年8月15日前结清余款2200元,眼看就到八月底了,苏某仍旧未能结清余款,许某一纸诉状将苏某起诉至灵宝市人民法院,要求苏某结清2200元及其本息,并承担诉讼费用以及律师费2000元。 灵宝市人民法院启动先行机制,将此案推送至综治中心人民调解窗口进行调解。
调解初期,双方情绪对立明显。许某担心苏某拖延付款,坚持要求尽快拿到全款并支付利息:“我已经等了这么久,不能再拖下去了!”苏某则表示目前经济压力较大:“我不是不想给,是真的有困难。”面对这一僵局,调解人员并未气馁。他先是采用“背对背”调解方式,分别与双方沟通,倾听各自的难处。对苏某,调解员从法律责任和情理两方面入手,指出已出具欠条就应遵守承诺。调解员提醒他若继续拖延,一旦开庭,不但要按时还钱,还可能影响个人信用,将来贷款、出行都会受限。对许某,调解员希望其平复情绪,耐心接受调解,法律一定会保障其合法权益。
看到双方态度有所缓和,调解员趁热打铁,组织双方面对面协商,针对付款方式和时间展开细致沟通。在调解员的引导下,分析利弊,换位思考,最终苏某觉得理亏,连连道歉,并一次性付清欠款2200元。许某也同意放弃利息及其他诉求并对苏某表示理解。
此案件虽然争议不大,但债务拖欠时间长。对债权人来说为的是”一口气“,对债务人苏某来说条件有限,自知理亏,最后双方达成协议。
人民调解员是沟通的桥梁、矛盾的化解者。他们用专业和耐心,寻找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让法律不仅有力度,更有温度。他们用智慧和汗水,书写着司法为民的暖心篇章。
上一篇:福建省推出首部综合性知识产权法规
下一篇:出任董事长3个月后,朱超被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