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14%,增速高于同期我国货物贸易9个百分点。 ]
跨境电商税收政策作为调节跨境电商经济活动、平衡国家税收与产业发展的重要杠杆,其重要性越发凸显。深入剖析跨境电商税收政策,探究其优化路径,不仅有助于促进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也有助于促进电商行业的发展。
跨境电商对于促进国际贸易的重要作用
在全球经济深度融合与数字化浪潮汹涌的当下,跨境电子商务已从贸易领域的新兴力量成长为关键支柱,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跨境电商不仅能带动中小微企业“走出去”,拓宽本土品牌的国际市场空间,还能通过“引进来”丰富国内消费供给,满足居民对高品质进口商品的需求,实现“稳外贸”与“促消费”的双重目标。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14%,增速高于同期我国货物贸易9个百分点。从跨境电商出口角度来看,2018~2024年,我国跨境电商出口额从6116亿元增至21520亿元,7年增长251.9%,年均复合增长率超20%,增速显著高于进出口总体水平。
跨境电商借助互联网平台,打破了传统贸易在地域上的限制,让全球范围内的消费者和企业能够更便捷地连接,促进了各国经济的互联互通,推动全球供应链朝着更加高效、灵活的方向优化升级,已然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促进就业以及提升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驱动力。未来随着跨境电商综试区扩容、国际物流网络完善及数字技术深度应用,跨境电商有望进一步提升在货物贸易中的占比,为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动能。
跨境电商的主要税收政策
当前,我国针对跨境电商主要税收政策有以下几种。
增值税政策方面,针对出口,货物有出口增值税退(免)税政策、出口增值税免税政策等,基于不同的跨境电商报关模式,出口退税流程存在差异,例如纳税人以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方式出口的货物实行“离境即退税”,“9610”模式下实行“清单核放、汇总申报”的简化通关流程。免税政策主要是对综试区电子商务零售出口企业出口未取得有效进货凭证的货物试行免税政策。服务基本实行零税率与免税政策,例如跨境电商企业从事国际货物运输代理服务免征增值税。针对进口,货物实行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按照货物征收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政策,服务适用与境内服务相同的征税范围和税率。
企业所得税政策方面,为大力支持中小跨境电商发展,对综试区内适用“无票免税”政策的跨境电商企业,符合相关条件的,试行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办法,企业应准确核算收入总额,采用应税所得率方式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应税所得率统一按照4%确定。综试区内实行核定征收的跨境电商企业符合小型微利企业优惠政策条件的,可享受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其取得的收入符合免税收入的,可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关税政策层面,出口方面,一般不对跨境电商征收关税。进口方面,通过一般贸易进口模式进境的,需要足额缴纳关税。而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单次交易在5000元,个人年度交易在26000元以内的商品,关税税率暂设为0%。对于完税价格超过5000元单次交易限值但低于26000元年度交易限值,且订单下仅一件商品时,可以自跨境电商零售渠道进口,按照货物税率全额征收关税。对于年度交易总额超过年度交易限值的,应按一般贸易管理。
近年来,跨境电商展现出较强的韧性与活力,离不开上述一系列政策的扶持,但基于当下国内外环境变化,政府也需要出台更精准、更有力的税收政策,以缓解企业运营成本压力、增强企业竞争力,行稳致远。
当前跨境电商税收政策存在多方面不足:应对外部价格竞争力冲击时,精准性、与产业转型适配性、风险缓冲能力欠缺,难帮企业应对成本与转型问题;适应行业格局洗牌时,对不同规模企业支持不均衡,与产业集群协同性、对创新整合激励不足,加剧竞争失衡且不利资源优化;降低合规风险方面,前置性应对、跨区域合规支持、与企业合规反馈联动不足,增加企业风险与成本;助力转型升级上,对供应链智能化、海外生产布局、品牌建设与技术创新支持空白或不足,制约企业转型与竞争力提升。
支持跨境电商创新发展的税收政策建议
支持跨境电商创新发展,有如下几点建议:
第一,为应对外部环境对跨境电商价格竞争力的冲击,首先,整合现有外贸扶持资金,构建以企业出口额占比、关税成本变动幅度为核心依据的专项补贴体系,通过动态评估机制确保资金精准用于企业运营与创新投入,缓解利润压缩压力。
其次,在进口环节简化关键零部件、先进技术设备的税收申报流程、缩短通关时间,降低企业时间与合规成本;出口环节则可从三方面优化退税流程:一是简化申报环节,整合表单数据项,取消重复证明材料,让企业线上完成全流程申报;二是建立跨部门数据共享机制,打通海关、税务、外汇等系统数据壁垒,自动核验报关、收汇等信息,减少人工审核环节;三是实施分类管理,对信用等级高的跨境电商企业,缩短退税审核周期,优先办理退税拨付,同时加强事后监管,在提升效率的同时防范风险,加快企业资金周转,引导行业从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出口向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转型,切实提升我国跨境电商国际竞争力。
第二,为适应行业格局洗牌,可实施差异化的税收扶持政策。对中小企业,优化税收申报流程,简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核算环节,缩短审核周期,助力其高效享受政策红利以缓解运营压力、加大创新投入;对头部平台企业,建立高附加值领域研发项目备案管理制度,加强政策对接与跟踪服务,引导其聚焦技术突破与价值升级。同时,结合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规范跨境电商创新产业集群建设标准,推动集群内企业共享政务服务资源、简化跨企业合作的涉税流程,对集群内企业间技术协作项目提供便捷的备案与监管服务,促进创新资源整合,提升行业整体发展质量。
第三,为降低合规风险,首先,可针对跨境电商企业为应对合规风险所产生的资源投入,建立合规成本精准抵扣机制。允许企业将合规建设相关支出纳入税收抵扣范围,具体包括聘请专业法律团队开展税务合规审查、知识产权风险评估、跨境贸易合规咨询的实际费用。
其次,可引导并规范第三方合规中介机构发展,明确其服务标准与资质认定流程,鼓励机构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政策解读、合规培训、风险排查等专业化服务,同时建立中介机构服务评价机制,保障服务质量。
最后,完善跨境电商合规信息共享平台,整合海关、税务、外汇等部门的合规要求与风险预警信息,实时向企业推送,帮助企业及时掌握合规要点。
第四,助力企业转型升级层面,首先针对企业供应链智能化重构投入,优化加速折旧核算管理,明确核算标准与申报路径,降低企业办理成本。其次,对开展区域化生产布局、在海外设立符合条件生产基地的企业,完善境外经营信息备案与服务机制,整合海关、商务等部门资源,为企业提供海外政策咨询、合规指导等服务,助力其高效优化全球供应链布局。最后,在企业品牌建设与技术创新方面,规范海外市场品牌推广、商标注册、专利申请等费用的税前扣除申报流程,简化资料审核环节,加强政策解读与实操培训,帮助企业便捷享受相关政策支持,引导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与品牌建设提升产品附加值,推动行业向价值竞争转型。
(作者系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