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生因投资失败负债累累,在网上浏览信息时,看到“专业团队为您化解债务难题,专业操作‘优化’征信,仅收5%服务费”的广告。 张先生被广告的诱惑打动,与对方取得联系。对方以“办理债务转移公证”为由,让张先生签订了多份条款隐晦的“债务处置协议”“个人征信授权书”,索要了他的房产证复印件、社保缴纳证明等个人材料,张先生支付了3000元“服务费定金”。不久后,“专业团队”告知张先生债务已“成功转移”。 但没过多久,张先生收到了多家贷款公司的催款电话,还发现自己名下多了一笔15万元的消费贷款。当他想要找“专业团队”问个究竟时,却发现所有联系方式都已失效,这才明白他已经陷入“职业背债”的陷阱。最终,张先生因逾期还款征信彻底“变黑”,旧债未还又添新债,还可能因涉嫌债务欺诈面临法律追责。 “职业背债”本质是不法分子设计的骗局,会给消费者带来多重风险: 财产损失风险:消费者需先缴纳高额“服务费”“手续费”,但所谓的“背债”“洗白征信”根本无法实现,最终只会落得“钱债两空”。案例中,不法分子利用张先生提供的信息,以其名义办理新的贷款,套取资金后消失,让张先生背负额外债务。 征信破裂风险:“职业背债”宣称的“征信洗白”完全是谎言。只要消费者未实际偿还债务,逾期记录仍会保留在个人征信报告中,导致征信严重受损,影响后续房贷、车贷、信用卡申请等所有金融活动,甚至对就业、出行产生间接影响。 法律责任风险:“职业背债”中涉及的“债权转让”“免责协议”大多是无效合同,消费者签署的相关文件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卷入伪造证据、虚假诉讼、诈骗等违法活动。一旦贷款机构起诉,消费者不仅要承担还款责任,还可能因参与违法流程面临法律制裁。 1.提高风险意识:要明白“天上不会掉馅饼”,任何声称“无需还债”“洗白征信”的“职业背债”服务都是骗局,债务不会凭空消失,企图通过此类方式逃避债务只会陷入更深的泥潭。 2.保护个人信息:切勿轻易向陌生人提供身份证、银行卡、征信报告、房产证等个人敏感信息,更不要签署任何内容模糊、条款不明的协议,以免个人信息被滥用,陷入法律纠纷。 3.通过合法途径解决债务:若确实面临债务问题,应通过与债权人协商、申请债务重组、寻求正规金融机构帮助等合法途径解决,必要时可咨询专业律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4.提高警惕及时止损:一旦发现陷入“职业背债”骗局,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同时联系贷款机构说明情况,尽可能减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