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你们知道故事中的光头强有哪些行为是错误的吗?法律和未成年人有什么关系吗?应该怎样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吗?”
“我知道!光头强不能砍伐树木。”
“我知道!只要我们遵守法律,法律就能保护我们。”
“我知道!我们要从小学法,好好用法......”夏日炎炎,淮北市杜集区南山村青心茶室里的“假期普法小课堂”也热闹非凡。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争抢着回答问题,和孩子们有关的法律知识就在轻松活泼的氛围当中流进了他们的心里。
为进一步提高辖区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营造良好的法治教育环境和氛围,引导少年儿童自觉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优秀品质,淮北市青年讲师丁琳已经连续五年开办了“假期普法小课堂”。
1989年出生的丁琳,是一名中共党员,拥有教育学、法学双学士学位。自投身政法工作以来,她始终牢记“人民干警为人民”的初心使命,在社会维稳、普法宣传、疫情防控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面对社区矫正对象、安置帮教人员等重点人群,她既坚守法律底线,又怀揣人文关怀,用耐心与专业帮助他们重归社会,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政法干警的责任与担当,为辖区和谐稳定贡献着坚实力量。
“法律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保护我们的‘铠甲’。”这是丁琳常对孩子们说的话。深知辖区留守儿童较多、法律知识匮乏的现状,为了让孩子们从小树立法治意识,预防青少年犯罪,丁琳主动扛起责任,开办了“假期普法小课堂”。每逢节假日,她都会围绕“什么是法律”“法律与我们的生活”“如何用法律保护自己”等主题,结合真实案例以案释法。生动的故事、幽默的语言,让原本枯燥的法律知识变得鲜活有趣,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读懂法律、学会维权。
每学期开学季,丁琳的“开学第一课”更是成为乡村小学孩子们的期待。她不仅带着精心设计的普法课程,还会准备贴心的小礼物。课堂上,除了讲解法律常识,她还会教孩子们如何应对校园欺凌、如何正确选择朋友、如何面对成长中的困境,引导孩子们怀揣感恩之心健康成长,自觉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习惯。为了让普法更有吸引力,丁琳利用业余时间翻书籍、查资料,不断优化课程内容、创新讲课形式——将传统讲授变为互动交流,鼓励孩子们发散思维、主动思考,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学习中收获知识、感受快乐,真正让法治教育“活”了起来。
“孩子们的眼神,是我前行的动力。”在丁琳心中,关爱留守儿童、守护困境儿童,是责任更是使命。长期以来,她始终坚持尊重孩子、以诚相待,深入了解孩子们的生活状况,关心他们的思想与心理变化,做孩子们的“知心朋友”。
考虑到社区矫正对象、安置帮教人员家庭普遍不富裕,其子女往往得不到优质教育,还可能因父母的过错而承受心理压力,丁琳通过日常工作细致摸排重点人群家庭情况与困境青少年信息。每逢六一儿童节、春节等特殊节点,她都会自掏腰包为孩子们送去学习用品、棉衣棉裤,用点滴温暖驱散孩子们心中的阴霾,鼓励他们勇敢面对生活、积极拥抱未来。此外,她还常年参与社会公益组织,通过认领“微心愿”、每月坚持捐款等方式,为更多社会困境儿童送去关爱,用爱心传递着温暖与希望。
作为校外少先队辅导员,丁琳深知文化育人的重要性。她积极参与“团牵红领巾”系列活动,在元宵节等传统节日里,为少先队员们讲述中国传统文化故事,让孩子们在佳节氛围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首批市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她分享身边的好人好事,引导少先队员善于发现美、传播美,以身边好人为榜样,积极营造“发现好人、推荐好人、崇尚好人、争做好人”的文明风尚,助力孩子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从政法干警到普法老师,从公益使者到少先队辅导员,丁琳在不同角色中坚守初心、践行使命。她用专业与热爱,为青少年播撒法治种子;用温暖与担当,为困境儿童点亮希望之光。她的故事,是新时代政法干警为民服务的生动写照,更是一位基层工作者用行动诠释“爱与责任”的最美答卷。
(通讯员:张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