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赵力文 通讯员 姚元元 张连宗
一场因九旬老人赡养问题引发的家庭纷争,在灵宝市综治中心的多元调解下,从兄弟反目到携手尽孝,最终以充满温情的结局落幕,彰显了基层治理中“法、理、情”融合的力量。
2025年7月,灵宝市一位九旬老人因热射病失去自理能力,需每月3000元入住康养中心。然而,五个儿子却因费用分摊、照护责任争执不休,甚至对老人2.3万元存款的监管权互不信任,家庭矛盾愈演愈烈。无奈之下,老人诉至法院,案件随后被推送至灵宝市综治中心,成为亟待化解的“心结”。
接到案件后,综治中心迅速启动多元调解机制,由司法专家何冲锋、王建敏牵头成立专班,联合法院力量,秉持“以法为纲、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原则展开工作。调解团队先以“冷却法”隔离五兄弟,分头倾听诉求:对抱怨“独自扛责”的儿子,肯定其过往付出并引导换位思考;对抵触费用均摊的,则援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晰法律底线,让众人明白赡养义务的不可推卸。
随后,团队量身设计“轮流照护+费用均摊”方案:长子先行牵头,五人每月各付600元交由当值兄长统一缴纳,后续轮流交接,杜绝“责任真空”;针对存款监管争议,指定第三方专项托管,专款用于老人后事,彻底打消兄弟间的猜疑。傍晚时分,调解员还专程赴康养中心探望老人,用亲情话语软化兄弟对立情绪。
最终,五兄弟签署调解协议并主动落实方案,感慨“几十年隔阂终于拧成一股绳”。老人含泪点赞:“没想到政府这么重视老百姓的事!”这场调解,不仅让老人老有所养,更让兄弟重拾手足情,印证了灵宝市“综治中心+司法+法院”模式的高效——既精准破解“费用分摊”“财产监管”核心矛盾,又以柔性方式保留亲情修复空间,更通过细化条款形成长效保障。
这起案例为老龄化社会的赡养纠纷提供了“法律刚性+调解柔性”的范本。正如调解团队所言:“一竿子插到底,插的是矛盾根源,调出的是人间温情。”基层治理的温度,正体现在这样一个个化解心结、凝聚亲情的细节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