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到“新车刚提就‘自燃’”“未上市车‘投诉爆单’”?别信!这些全是汽车黑公关的套路。近日,工信部等六部门打响汽车网络乱象整治战,为期3个月的专项行动刚启动,鸿蒙智行、理想、蔚来等车企就接连晒出“反黑成绩单”,一批造谣账号和机构接连栽了。
9月以来,车企法务部动作频频。鸿蒙智行首先“亮剑”,一举揪出500多个恶意账号,涉及4家MCN机构,那些表面“爱车测评”实则抹黑的账号,全被依法追责;理想汽车也查到332个“问题账号”,离谱的是有账号竟编造还未上市的理想i6“销量腰斩”“投诉占线”。
记者发现,这些“问题账号”的背后推手不光有网络公司,竟连童装店、家政公司都来“跨界”搞事。不幸被黑的极氪就很冤——8月29日极氪9X刚预售,230多个水军账号就凌晨“集体开工”,扎堆发“内饰差”“用户退订”的谣言,IP地址高度集中,背后46家机构藏在中部省份;蔚来则遇上“顽固黑粉”,账号“2018护甲神龙”近一年发布数千条言论骂车企、怼用户,最终被法院判罚道歉赔钱,今年蔚来已对数百个侵权账号出手。
这些谣言背后藏着惊人暴利。央视调查显示,一个60万粉丝的汽车博主,单条60秒以上视频报价3.8万元,黑商单报价更高!知情人透底:“谁充值多就捧谁,拉踩对手赚差价,个别虚假测评能捞数百万。”更可怕的是,有人用AI造“汽车碰撞起火”视频,用主板机控账号矩阵,把造谣做成“产业化生意”——此前闹得全网沸沸扬扬的“蔚来自燃”“小米汽车撞后车门打不开”,经查全是假的,有博主靠AI洗稿编谣言,刚火就被刑拘。
严打之下,不少消费者却犯了难。郑州车主王先生最近想在网上吐槽爱车售后问题,手指悬在键盘上却迟迟没敢动:“现在查得这么严,我这正常提意见,会不会被当成‘水军’或者‘黑公关’啊?” 还有消费者担心,万一遇到车企推诿责任,自己想曝光问题却不知道咋收集证据,怕一不小心就被误判成“恶意抹黑”。
“大家不用慌,专项整治不针对合法维权。”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律师一句话打消了消费者顾虑。他解释,整治的核心是打击“有组织、谋私利的恶意造谣”,和消费者的正常反馈完全是两码事,“比如你车坏了,拍维修单、发沟通记录,客观说‘售后拖了半个月没处理’,这是合法反馈;但要是收了钱,编造‘这车三天两头自燃’,或者无凭无据说‘车企要倒闭了’,这就是恶意抹黑,才会被查”。
付建还给出了维权建议:消费者遇到问题,先保留好维修记录、聊天截图、购车合同等证据,优先通过车企400热线、12315平台、当地消协等正规渠道反馈,“别跟风发没核实的‘猛料’,也别用‘车企都是骗子’这种极端表述,只要事实清楚、诉求合理,不仅不会被追责,整治行动反而能帮大家扫清‘谣言干扰’,让维权更顺畅”。
这次整治可不是“一阵风”。除了端账号、查MCN,还要挖背后“金主”和公关公司,严查AI造谣、“测评收保护费”;网络平台也得自查,盯紧生成式AI这类“新型水军工具”。说到底,这场“净网行动”既要还汽车行业一个清朗环境,更要让咱消费者买车时不被谣言坑,维权时不被顾虑绊——毕竟选车用车是大事,得明明白白、安安心心才对。
本次专项整治行动将集中整治非法牟利、夸大和虚假宣传、恶意诋毁攻击等网络乱象,提升涉汽车企业网络乱象处置质效,督促企业规范营销宣传行为,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护航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整治问题主要包括:
一是非法牟利问题。
(1)通过制作虚假图片、视频,捏造故事,炒作和散布涉车企负面话题,恶意解读汽车企业销量波动,攻击汽车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等,赚取网络流量,获取商业利益。
(2)利用自身话语权和影响力,以“新闻监督”“舆论监督”“科普”等名义,通过以商养测、以测养商、开展商测结合的虚假或不规范测评等方式,获取商业利益,甚至要挟汽车企业提供“保护费”。通过在汽车产品上市发布和汽车企业融资等重要节点,发布涉企虚假不实信息或负面信息,或在评论区带节奏等,胁迫企业开展商务合作。
(3)利用主板机、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技术,制造新型“网络水军”,产出虚假内容,制造虚假热度和趋势,规避平台监测,谋取非法利益。
二是夸大和虚假宣传问题。
(1)对汽车、动力电池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2)汽车企业操纵机构或评测类账号等搞虚假或不规范测评。引用、捏造虚假数据,选择性披露销售数据,巧立名目发布销量排行等各种榜单。
(3)借助展会、论坛等行业活动及网络营销宣传活动,制造、炒作话题,造成行业及社会不良影响。
三是恶意诋毁攻击问题。
(1)以遏制、打压竞争对手为目的,诋毁攻击汽车企业或者汽车产品,抹黑企业声誉或者商品声誉,对企业进行恶意投诉。
(2)组织、操纵网络水军、“黑公关”“黑嘴”及“饭圈”粉丝,联动发布涉汽车企业及企业家的虚假、负面信息,煽动网民情绪,打“口水战”,恶意抹黑竞争对手。
(3)汽车企业高管利用自身影响力在网上“拉踩”引战。
上一篇:嘉兴全域推行民生微实事立办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