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天提意见,第二天就解决了,神速!”嘉兴市秀洲区新塍镇居民余静说,前不久家附近凉亭里的几把休闲椅坏了,她去镇人大代表联络站反映后,镇城建办立马实地勘察,第二天就更换成了12个大理石凳子。
“民声”如何得到快速响应?从2023年起,嘉兴探索将百姓身边的小事、急事、难事,且未能纳入当地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的民生微实事,以“群众提、代表议、政府办、人大督”方式即时立项解决。如今,民生微实事立办制度已在嘉兴各镇、街道全面推开,累计办结民生微实事近万件,涉及资金超亿元,惠及百姓上百万人次。
让更多群众随时随地可“吐槽”。除人大代表联络站点、日常网格走访、电话、网络等渠道外,嘉兴各地还探索各种沟通载体。在海盐望海街道新街社区的“涛涛家常”工作室,几乎每天都有居民来找社区党总支书记、街道居民议事员顾云涛反映鸡毛蒜皮的“小急难”。
合并“同类项”后,顾云涛会召集党员、居民代表等集中讨论,对合适的民生微实事启动“立办”机制,由社区、物业等单位领办,需要上级部门或相关单位协调办理的精准交办,在项目施工、验收过程中还会组织人大代表、居民代表、共建单位参与。“有了民生微实事立办机制,居民再小的事也能管得上。”顾云涛说,社区已累计完成186项民生微实事。
每一分钱确保花在刀刃上。民生微实事大小不一,有的几千元就能搞定,有的则需花费上万元。嘉兴各地探索多元化解决方式。以秀洲区为例,在秀洲区人大常委会的推动下,各镇、街道建立“固定预算+弹性配额”预算,除了固定部分,还根据村社数量等情况弹性统筹,并确保专款专用。目前,秀洲各镇、街道每年用于民生微实事的资金不低于100万元。
推动小事快办、难事专解,嘉兴要求“快速响应、限时办结、跟踪评价”,普通的民生微实事1个月内办结,特别复杂的也不能超过6个月。在桐乡梧桐街道城南村,1500户自建房居民盼了多年的瓶装煤气改天然气项目,在片区人大代表牵头下,人大、村、街道、燃气公司和建设部门坐下来共同商定解决方案。目前项目已惠及700余户家庭,剩余户数正按计划推进。
“把人大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嵌入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嘉兴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说,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健全“代表听事、民主议事、协同办事、问效督事、群众评事”五事工作机制,推动解决群众身边的小事急事难事,将县乡人大闭会期间民生微实事办得更扎实。
李茸、任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