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法官在综治中心帮我调解,不然这事儿我真不知道要拖到什么时候!”在武汉市东西湖区综治中心巡回法庭,82岁的郑爹爹握着法官的手连连道谢。此前,他因网购电动代步车续航缩水问题,与商家、平台协商无果,最终在东西湖法院驻点法官的“理性调解”下,顺利拿到退款,免去了诉讼奔波之苦。
郑爹爹几年前从武昌搬至东西湖区,为方便出行,花费3300元网购了一台电动代步车。起初使用顺心,但天气转凉后,车辆续航大幅下降,甚至曾在半路“趴窝”,让他推车两站路,胳膊酸痛不已。他多次找平台、商家协商退车,却被双方互相推诿,后续虽对方松口同意退车,却只愿退2000元,双方在退款金额上分歧较大。无奈之下,郑爹爹准备起诉网购平台、车辆制造商、销售商等五方,要求退车退款并赔偿2000元损失。
东西湖法院受理案件后,由常驻综治中心的法官承办。法官梳理案情时发现,案件存在诸多难点:五名被告分别在京、沪、津三地,还有一名已工商注销,按程序追加当事人、送达文书可能需公告,周期至少两个月;且电池容量虚标需司法鉴定,鉴定费或高于车辆标的。考虑到郑爹爹身体不好、儿女不在身边,无法承受长时间诉讼奔波,法官建议优先走调解程序,并向其解释这是《民事诉讼法》中明确的便民解纷方式。
随后几天,法官一边协助郑爹爹梳理购车记录、沟通截图等证据,一边多次与外地的销售商负责人沟通释法,努力缩小双方差距。7月25日,得知销售商负责人即将出国,法官抓住机会,利用综治中心的远程调解设备,让郑爹爹与负责人在线签订调解协议。协议签订后,郑爹爹很快收到退款,法官还陪同他将车辆骑至法院停放,转交商家物流人员,纠纷圆满解决。
东西湖法院立案庭负责人表示,法院将法官派驻至综治中心,把调解工作前置,旨在实现“近距离接访、快节奏解纷”,缩短矛盾化解时间、节省当事人诉讼成本,让群众“少跑路、少花钱、快解纷”,以实际行动传递司法温度。(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