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工业园区劳动关系矛盾纠纷易发多发的挑战,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总工会曾一度面临“小马拉大车”的困境,传统的维权模式如同“单打独斗”,力量分散、效能有限。
如何破局?武平以“枫桥经验”为钥,开启一场从“单打独斗”到“多元共治”的深刻变革。自2021年5月园区职工法律服务一体化基地建成以来,武平整合十余家部门力量,三年间成功化解劳动纠纷58起,涉及金额高达1633万元,用实打实的成效诠释了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工业园区的生动实践。
构建“一体推进”工作新格局,实现维权服务“零距离”
园区职工法律服务一体化基地整合工会、人社、法院、司法、公安等10余家部门资源,推动建立集“普法宣传、矛盾调处、劳动仲裁、司法裁决、心理咨询、维权服务、困难帮扶、休闲娱乐”八大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基地内设立“三室两庭两站”,即法援室、调解室、心理咨询室;劳动仲裁庭、劳动法庭;法官工作站、警务联络站。实现从“多点多线”到“一站服务”的转变,让职工群众“进一扇门、办所有事”。
创新“二步分解”流程新模式,提升纠纷化解“高效率”
基地创新推行繁简分流“二步分解法”,制定清晰的“维权线路图”。简单案件按部门职责直接分流转办,复杂案件由领导小组召集多部门联合会商研判,实现“简单纠纷快速办、复杂纠纷协同办”。该机制运行以来,劳动争议调解平均办结时长压缩30%以上,维权效率显著提升。
建立“三级响应”处置新机制,做到矛盾化解“全响应”
创新设立“三级响应”机制。一级响应(部门联动),针对重大矛盾纠纷,由六部门组成联合工作小组协同处置;二级响应(站企共治),对一般性问题,基地与企业工会联动协商化解;三级响应(班组调处),企业内部小纠纷由企业联络员和班组长就地调处。形成了“小事不出厂、大事不出园、矛盾不上交”的良性治理格局。
完善“四化机制”运行新体系,推动服务效能“大提升”
通过建立健全“维权一体化、调解多元化、资源共享化、服务普惠化”的“四化”工作机制,打破部门壁垒,实现信息互通、工作联动、结果共享。同时拓展服务内涵,推出18项服务项目清单,开展青年交友、公益培训、文体活动等普惠服务,累计服务职工1.2万人次,增强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
数字无言,却是最有力的见证。从矛盾纠纷下降率达43%到58起劳资纠纷的成功化解,这一系列数据的背后,是武平“园区枫桥”机制从构想变为现实的足迹,更是其从“单打独斗”到“多元共治”治理模式跃迁的最有力证明。武平的实践表明,只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新工作机制,就能把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走出一条多方共赢、和谐发展的基层社会治理新路。
下一步,武平县总工会将进一步深化部门联动、加强队伍建设、拓展服务领域,推动“园区枫桥”机制向纵深发展,为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优化营商环境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钟兰基)
来源:中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