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11日讯(记者成琪)9月10日,2025服贸会拉开帷幕,记者从北京朝阳区“两区”建设五周年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五年前,北京“两区”(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正式启航。作为北京“两区”建设主承载区,五年来,朝阳区坚持“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战略定位,高标准推进“两区”建设,聚焦国际金融、数字经济、商务服务、文化影视等重点领域,深化自主开放试点工作,探索出多个全国领先、北京首创的开放模式。
2025服贸会北京朝阳区展台 中国经济网记者成琪/摄
“两区”建设以来,北京市朝阳区推动150余项先行先试改革试点政策实施,落地109个在全国、全市具有首创性突破性的项目和试点,累计形成87项制度创新成果,15项原创性改革举措面向全国复制推广,数量居全市首位,9项改革举措向全市复制推广。“两区”入库项目4473个、已落地2644个,其中预计投入外资总额居全市首位。累计新设外资企业2398家,占全市28.4%。今年1至7月,朝阳区完成货物进出口总额7239.3亿元,占全市总量的39.8%,实际使用外资13.0亿美元,占全市43.7%,居各区首位。朝阳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累计达173家,占全市七成。
2025服贸会北京朝阳区展台 中国经济网记者成琪/摄
朝阳区“两区”建设中,金融是重中之重。目前,区内金融机构数量突破1800家,其中外资(合资)机构近400家,占全市总量约65%。自贸试验区朝阳组团内落地16家自贸专营银行、全市首家自贸试验区专营证券和专营保险机构,数量全市第一。目前,落地全国首单券商代客结售汇业务等全国全市首批首个试点政策12个。今年1至6月,全区金融业实现增加值877.1亿元,同比增长14.1%。
朝阳区还积极融入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目前,朝阳区集聚了人工智能产业链企业近700家,元宇宙(互联网3.0)集聚产业链企业超1400家。今年上半年,全区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增加值合计GDP占比25.8%。信息服务业跃升为全区第二大支柱行业,1至8月对全区区级收入增收贡献率达到49.4%;科技服务业拉动力全市第一。
依托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打造国家文化出口基地,朝阳区积极推动文化领域对外开放,建成全市首个AIGC视听产业创新中心,落成正大宝库等工艺品保税库,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发展经验全国推广。区内泡泡玛特、掌阅科技、环球视通、中阿卫视、快看漫画、蓝海集团等一批文化走出去示范企业加快国际化步伐。
朝阳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朝阳区将持续推动制度型开放,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深度参与全球经贸合作。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强化重点园区示范引领,推动朝阳组团、中关村朝阳园等功能区特色化、差异化、协同化发展,以更大魄力、更高水平推进“两区”建设深入迈进,为首都高质量发展和全国对外开放大局贡献“朝阳”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