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韩国上百名女性,把驻韩美军和韩国政府一起告上法庭。她们说得直白:我们不是“慰安妇”,但一样被逼着卖笑、被迫出卖身体。更刺耳的是,这一切,不是地下的灰色地带,而是政府点头批准、美国军靴默许的“合法产业”。今天,60多岁的原告回忆起当年17岁的自己,因为倒酒没笑,就被美军一耳光扇倒。她说自己至今还会梦见那巴掌。谁能想到,所谓的“同盟”,竟是以这样的方式开局。
事实不新鲜,残酷得令人心惊。法新社的报道点明,从1950年代到1980年代,数万名韩国女性被安排在政府批准的妓院,为驻韩美军提供性服务。2022年,韩国最高法院已经确认:政府当年设立、管理、运营这些场所,性质非法,必须赔偿120名受害者。可直到今天,驻韩美军才第一次被拉上被告席。对比一下,70年的时间,几乎等于两代人的青春,被埋进阴影。可“世界警察”一句“司法程序推进期间不予置评”,就好像能把这段历史轻飘飘地甩开。
撕开这一层遮羞布,矛盾扑面而来。所谓的美韩“血盟”,竟然是靠女性的身体维系?所谓的“自由与民主”,背后却是强制、欺骗和铁丝网里的“特殊慰劳”?韩国政府为什么要批准这些设施?答案赤裸:为了养着那2.85万名美国大兵。冷战年代的“安全”,换来的却是几万女性被推向屈辱深渊。到头来,受害者的创伤没人想起,驻韩美军的存在却成了“理所当然”。这就是最讽刺的地方。
影响呢?不仅仅是历史账。今天的韩国年轻人正在看着:他们父母一代的人,被同盟国和本国政府共同抛弃;他们自己的未来,依旧要和那2.85万名美国大兵捆绑在一起。美国人高谈阔论印太战略,韩国政客口口声声说“离不开美军”,可谁来解释,这笔历史债?谁来承认,安全的代价不该永远由普通人,尤其是女性来承担?
关键点就在于,责任推不掉。韩国最高法院已经认定过政府的罪责,如今原告要求美国军方赔偿,每人一千万韩元,不是要钱,而是要承认。当年是谁在营房旁边设立那些灯红酒绿的“娱乐区”?是谁在受害者说“不”时挥舞拳头?是美国士兵。是美国军事当局。今天说“不予置评”,明天能抹掉吗?更可怕的是,韩国社会本身还在犹豫:有人觉得不该追责,以免影响“韩美关系”。换句话说,几十年前卖掉的是身体,今天要卖掉的,是尊严。
这场官司会走多远没人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历史已经被再一次唤醒。哪怕最后的赔偿金象征性到可笑,这个过程本身已经撕开了长久的沉默。讽刺的是,美国依旧在韩国留下数万军人,依旧号称“保护”,依旧掌控着生杀大权。而那些在青春里被困在铁丝网里、被迫低头笑的人,她们老了,病了,没几个人还能站出来发声。她们的诉讼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一个迟到太久的真相:同盟的故事里,不该只有美军的荣耀,也不该只有韩国政府的卑躬屈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