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沈阳9月9日电(记者崔师豪)7日,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平行活动数字智造与零碳园区融合发展交流活动于沈阳举办。
活动现场,以“零碳园区政策实施与地方实践”为主题的圆桌论坛引人注目。业内专家们针对零碳园区的政策设计、园区创建、运营落地等领域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进行了探讨,圆桌论坛由盟浪可持续数字科技公司常务副总裁葛兴安主持。
关于如何通过跨界创新实现零碳园区的经济性方面的挑战。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田智宇表示,所谓跨界创新不仅仅是园区内企业之间的跨界融合,也包括园区产业与能源系统的深度耦合。此外,数智化技术如何赋能深度节能降碳,赋能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产业体系构建,都是现在建设零碳园区需要探索创新的内容。
近年来,各级地方政府通过政策配套、统筹规划和服务保障等,引导越来越多企业积极参与零碳园区的申报和建设。沈阳市铁西区委常委、副区长延宁表示,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从园区企业实际需求出发,力求为企业打造成本竞争力强的营商环境。此外,我们在中德园总体规划的时候设计了5类、60项指标,其中有23项指标与绿色相关,包括综合能耗、绿色建筑、海绵城市等,我们就是要用制度的刚性约束倒逼园区的绿色发展。
在园区的运营与管理方面,如何构建可持续的零碳生态,中城创科产业服务(深圳)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志成表示,第一方面,对现有在运营园区实行低碳化改造,尽其所能上马可再生能源设备设施,推动绿电直连,最大限度通过工业设计、结构设计以及供应链的产业服务助力企业实现全产业链绿色转型;第二方面,鼓励光伏、储能、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企业入驻园区,并在产业服务与保企稳企方面给予特别关照;第三方面,也在积极探索可复制的针对存量园区的绿色转型的产业运营模式。这条路很难走但不得不走,只要意识清晰,我相信路会越走越宽。
零碳园区实现能源系统智能化和低碳化运营方面,固德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零碳园区业务负责人刘中华表示,企业当前正在运营一套智慧能源管理系统。一是新能源资产的管理,以光伏储能为主;二是光储协同的园区级能碳管理;三是虚拟电厂,其核心逻辑是对于用能企业先做用能替代。我们通过这一套管理系统使企业的光伏、储能和负荷之间的耦合提升到最高最优的状态。
碳足迹管理正成为零碳园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双碳技术研发高级专家陈文昊表示,企业在做碳足迹管理应用时会遇到很多问题,其中上下游供应链的大数据管理应用就是一个难题。零碳园区的数字化能碳管理系统可以为产品碳足迹核算提供数据支持,大幅提高核算管理效率,降低实践难度。此外,零碳园区的绿电直连,基于物联网的数智管理系统,以及产业协同,可以从能源结构,能效优化,以及材料循环利用等维度提供有效的降碳方案。
葛兴安总结道,国内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政策的出台,是意识提升的集中体现,希望长期奋战在这一领域的从业者们,能够用成功经验激励并引导那些意识提升相对滞后的群体。另外,在推进零碳园区建设时,也需考虑到产业集群产品的碳足迹情况。只有综合考量各类因素,才能更好地推动减碳工作与国际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