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林草局谈国家公园机制创新:
“三省决定+四川条例”保护大熊猫国家公园
2025年5月22日,第九次川陕甘三省联合巡护大熊猫国家公园行动正式启动。图为巡护队上山巡护。 唐超摄
9月10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林草局(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刘国洪在新闻发布会上谈到国家公园机制创新时表示,在制度建设上,正在制定国家公园法,修订自然保护区条例和风景名胜区条例。四川、陕西、甘肃以“三省决定+四川条例”这样的形式,联合保护大熊猫国家公园。
刘国洪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国家公园建设迈出重大步伐,首批五个国家公园正式设立运行,包括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国家公园。国家林草局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打破了部门和行政区划边界,系统性整合提升保护空间,首批5个国家公园整合了原有的120多个自然保护地,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得到了明显提升。三江源国家公园实现了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的整体保护,近五年向下游输送水量增加50%,达到了900亿立方米,有力维系了“中华水塔”乃至亚洲水生态的安全命脉。大熊猫国家公园实现了我国野生大熊猫集中分布区和主要繁衍栖息地的完整统一、相互贯通,“国宝”有了更加广阔、更加舒适的家园。东北虎豹国家公园野生虎豹数量分别从试点初期的27只、42只,增长到了70只、80只左右。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几近灭绝的海南长臂猿,成为全球长臂猿中唯一持续增长的种群。武夷山国家公园成为全球同纬度最完整的中亚热带森林基因库。
首批5个国家公园近5万人通过家门口就业,年人均获得工资性收入1万-2万元。依托好山好水好生态,“绿水青山”已经成为老百姓的“金山银山”。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推动黄牛养殖转型,当地老百姓发展黑木耳等林下产业,年人均增收2万多元。武夷山国家公园推广建设生态茶园,引导茶农提高茶叶品质,带动茶产业链产值达到150亿元。大熊猫和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特色文旅产业蓬勃发展,成为接受自然教育的生动课堂。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卢荡代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