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漯河的法律援助,让我在异乡受伤后,还能感受到这样的温暖……”2025年8月的一个上午,漯河市法律援助中心办公室里弥漫着淡淡的油桃香气,一面鲜红的锦旗旁,静静放着一封湖北寄出的手写来信,满溢着货车司机薛某的感激,也由此串联起一段暖心的法援故事。
薛某作为人力资源公司派遣人员在漯河一家物流企业从事货运工作。2023年12月,在承担一次跨省运输途中,他驾驶的货车弯道时突发侧翻,导致身体多处受伤。住院治疗期间,医疗费如流水般不断累积,但薛某因受伤失去了收入来源。当薛某跟公司协商赔偿时,对方总是含糊其辞、推诿搪塞。薛某文化程度不高,在漯河又无亲无故,拿着一沓花费票据,一次次奔波于相关部门之间,夜里常常因愁绪难以入眠。
就在他快要放弃时,社区工作人员提醒他可以向漯河市法律援助中心求助。抱着一丝希望,薛某走进了中心的大门。市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热心地为他递上一杯热水,认真听取他讲述事件原委。工作人员了解全部情况后,经过分析研判,当场明确告知薛某,他符合援助条件,并告诉他“我们会帮你”。当天下午,工作人员根据薛某的案件类型,指派擅长劳动纠纷的河南汇恒律师事务所律师安姣、田雷为他提供法律援助,还特意叮嘱律师:“当事人是外来务工人员,情况特殊,多费心帮他把事情办理好。”
接手案件后,安姣、田雷两位律师第一时间帮助薛某梳理证据链,陪同他去医院补开病历证明,对照工资流水仔细核算误工损失,手把手教他填写仲裁申请材料。薛某记不清事故细节,律师就拿着地图,一点点帮他回忆行驶路线;他担心仲裁流程复杂,律师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每一步该做什么。大半年时间里,从证据收集到仲裁调解,两位律师全程跟进。每次沟通后,还会特意给薛某发短信,告知案件进展,让他心里有底。法律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员也时常打电话回访,让身处异乡的薛某倍感温暖。
终于,在法律援助团队的努力下,薛某与物流公司达成调解协议,顺利拿到了包含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停工留薪期工资等在内的全部赔偿款。拿着来之不易的赔偿款,薛某感动万分,于是,他寄来老家的土特产,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在信中写下朴实话语:“油桃是自家种的,很甜,想让你们也尝尝;锦旗是我的心意,谢谢你们帮我渡过了难关。”
案件结束后,漯河市法律援助中心的“暖心服务”并未就此停止。工作人员主动电话回访,针对薛某后续找工作可能遇到的问题,向他普及“签订劳动合同注意事项”“如何确认社保缴纳情况”等实用法律知识。同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向包括薛某在内的广大劳动者普及劳动法律知识,助力大家在就业中少走维权弯路,努力做到“维权有终点,服务无止境”。今后,漯河市法律援助中心将持续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把每一次援助做深做细做实,让法治暖民心惠民生,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群众合法权益。